普通话与北方方言有什么不同点

如题所述

北方方言内部的区别主要在语音上,发音特点大部分相似。形异义现象在量词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意义范围有重合、意义范围完全不同、语法性质不同等方面。

语音特点: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

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huài)”,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现代标准汉语的发音基本沿袭了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但各地标准略有差异。对汉语而言,单音节(单字)发音可分为声母、介音(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要素,而韵头、韵腹、韵尾又被合成称为“韵母”;超音节(词句)发音还存在连续变调等要素。

直音和反切都是古代给汉字注音的方法。至一九二六年,产生了由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的“国语罗马字”,曾由当时南京的大学院于一九二八年正式公布。

接着,一九三一年产生了由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大大超越了它们之前的各种方案。

    依据注音符号的标音系统,其声韵系统共有21个声母、3个介母、13个韵母及4个声调。

    依据汉语拼音的标音系统,其声韵系统共有23个声母(计入y、w两个半元音)、39个韵母(同于注音符号中所有独用与结合韵母)和4个声调。

方言文化:

1.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2.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等。

3.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

4.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5.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古汉语入声,声调有极其复杂的变化。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通常被当作构成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同时,语言作为其他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这些关于语言的文化价值的基本论点已经有不少文献论述,限于篇幅,此处不加详论。

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

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和社会安定。

以上内容来源:百度百科-方言(语言学术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1、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2、就地域来看,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而北方话并不是全国通用语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以上。

扩展资料:

标准口音

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

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5

一、语音基础不同

1、普通话语音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2、北方方言语音基础:也叫官方方言,细分为八种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

二、通行地区不同

1、普通话通行地区:在全国范围推广。

2、北方方言通行地区: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汉族地区(除山西);长江下游镇江(除丹阳丹徒)、南京北部及皖南部分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



扩展资料:

普通话与北方方言的其它相关介绍:

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具有很强的内在一致性,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官话定为“国语”。民国时期,国语的发音曾多次制定。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官话的前身是明代清正官话。在那之前,它被称为亚燕。与东南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话方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7

发音不同啊,

普通话能更加简洁易懂,

北方方言是长江以北的汉语方言。

广义的北方话还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方言。

北方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根据北方话内部的某些不同特点,一般又分为北方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类。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2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