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一共有多少成语?

如题所述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4
⑴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⑵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⑶死而后已:死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⑷任重道远:负担很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任而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⑹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可做我老师的。指应随时随地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⑻见贤思齐:见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第2个回答  2013-10-24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第3个回答  2013-10-24
173个,至于详细的每一个见百度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