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描写事物的静态、动态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一个深秋的傍晚,陆老师与“小问号”到近郊一个湖边的林荫道散步,火红的枫叶,深蓝的湖水,像一幅油画。湖水里映着这一老一少的倒影。既像一首田园诗,又如一幅风景画。 “小问号”望着夕阳下这动静相宜的深秋美景,不禁问道: “陆老师,什么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陆老师说:“静态是指事物静止不动,相对稳定的状态。动态是指事物发展变化运动的状态。” “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是都有静态和动态?” 陆老师转过身来说:“是的,世界上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静态,在另一条件下是动态。” “如何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呢?”“小问号”问道。 陆老师说;“这是作文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先说事物的静态。把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描写出来,就叫静态描写。你看,左边的小丘脚下,是白天刚刚犁过的水田。你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静态,能说出它的特点吗?” “小问号”看着眼前这块提前冬耕的稻田,一边观察思考一边说;“这一大片水田的泥土被翻了过来,,一大块一大块的,成不规则的半圆形睡倒在水田中,有的露出半个头。近处的泥块,上面可见犁具刚翻过的痕印;黑灰色的泥土里像浸透了油;远一点的泥块像翻起的层层泥浪,一层一层涌向远处;再远一点的泥块则像鱼鳞一般,在夕阳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银光。空气里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好,观察仔细,是一个精彩的田园静态素描片断。”陆老师听了李小刚的口述,高兴地称赞着,“从侧才你口述的这个静态片断中,可以总结出几条关于静态描写的经验:一是要抓住特点,如你说的刚翻过的田里的土块,‘黑灰色’、‘成不规则的半圆形’,近像‘层层泥浪’,远似‘点点鱼鳞’,还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抓住了土块的色、形、气味等特点,形象逼真。二是观察有序,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有条理地叙述了刚耙过的田地的近景、中景、远景,条理清楚。三是化静为动,说层层泥浪‘涌向远处’,似鱼鳞‘闪着银光’,静中见动,把静止的事物写活了。” “陆老师,经你这样一评,我的心里亮堂了,正如您平时讲的,我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了。您再用眼前的事物继续指导我观察和描写事物的动态吧:” 陆老师见“小问号”如此聪明好学,很高兴地说:“观察任何处在动态中的事物,都要注意发现其特点:一是事物运动的方向;二是事物运动的方式。你看,这眼前的事物,炊烟、老牛、落叶,还有……”说着顺手拾起一块石头投到水里,石块激起的圆晕一圈一圈扩散开去。接着又抬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列了一个表,写上几行字,要“小问号”观察后填地上的表。师生俩边看边读边写:事 物运动方向 运动方式 炊 烟 向上 飘扬 老 牛向前悠闲地走落 叶向下飘落圆 晕向四周扩散一起一伏 陆老师看了看“小问号”填写的几行字说:“叶子往下落,只有‘飘’一种方式吗?你仔细观察一下,看能发现几种方式。” “小问号”瞪圆眼睛看着眼前这火红的枫叶,在微微的秋风中,不时有一两片叶儿飘飘悠悠往下落。突然,“小问号”指着一片下落的枫叶叫起来:“陆老师,看那片叶子是旋转着,打着圈儿往下落的。” 话音刚落,陆老师又指着另一片正往下落的叶子说: “快看,那片叶子是翻着跟斗往下落的。” 又看了几分钟,他们同时发现一片落叶不旋转、不翻跟斗,也不飘,而是笔直往下落。“小问号”高兴极了,说:“陆老师,我从来没有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落叶,也从没有发现落叶会有这么些不同的方式往下落。”他兴奋得像有了什么重大的新发现似的。陆老师也高兴地说:“观察事物最可贵的就是深入细致,从极普通极平常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别人不注意的没有发现的东西。对事物动态的观察,除了仔细观察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与方式的特点外,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动态的细微区别,对事物动态较复杂的,还要注意这运动的连贯性,例如。”说着又用树枝在地百上画了起来,“你平时注意了这些事物在不同的风力中有什么不同变化吗了”师生俩一边讨论,一边写出了下面的字样: 轻风微风大风狂风炊烟斜着上升斜着飘散横着扩散被赶得无影无踪树枝树叶树叶轻摇树叶飒飒作响树枝摇晃呼呼作响树杆摇摆,树枝狂摆,落叶乱飞,发出呼呼吼叫。水面泛起涟漪腾起细浪翻起白浪掀起狂涛 “小问号”看着地下的表格说:“同是写水,在不同的风力中的动态,就有‘泛起涟漪’、‘腾起细浪’、‘翻起白浪’、‘掀起狂涛’等不同的词语,可见描写事物动态,一定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陆老师说:“对!在描写事物的状态时,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宜,那就更好了。”“小问号说:“您能举个例子吗?”陆老师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一段,开头一句从侧面写;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来映衬漓江水,这一动一静的两个画面,真是绝妙。接着从正面写,漓江的水本来是动的,作者却首先写它的‘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是动中见静。桂林的山,本来是静态,作者却选用了‘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静中有动。这是描写动的词语,都是用得绝妙的。又如《草原》一文,写草原上的小丘,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个‘流’字用得真好,把静物写活了;下面接着写:‘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动中有静,韵味无穷。” 在陆老师的启发下,“小问号”说:“陆老师,《鸟的天堂》一课,重点描写两个画面,一个是描写傍晚见到的大榕树的静态——那美丽的南国的树;一是描写早晨见到的飞鸟的动态——那的确是鸟的天堂。” 陆老师说:“对!你观察一下眼前的事物,选一处,口述出事物的动态吧!” “小问号”还是看着眼前的这片水田,指着眼前发生的事情说开了:“夕阳斜射在那半边水田中,田中那只‘小黄嘴’大约是吃累了,一展翅飞起来,大大方方地滑落在田边的那条满身泥水的老牛背上,毫不在意地昂着头,端正了一下自己的姿势,在牛背上憩息,像一件陶瓷工艺品。那老牛呢,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仍然一边散步,一边吃着草。它吃几口,慢慢地抬起头,细细地咀嚼着,眼睛凝视着远方,悠闲地晃动着那条尾巴,仿佛在仔细回味着这青草的甘甜。”“好!又一首田园错,像这样学下去。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他们俩兴致勃勃地谈着,不觉已夕阳西沉,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在这乡间的小路上往回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