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绍兴上虞民间故事的文章啊

急急急急!

(上虞)民间故事-
沥海的由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上虞的北面海涂(在沥海以北)有一个很大的都城。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由于经济的繁荣导致了人们滋生贪图享受、民风败坏。 天界知道此事后,很是愤怒,决定灭了此地,就派了吕洞宾来此下凡私访,核实情况。一天,他化成一白发老者,在东城门叫卖菜油,还说是免费购买,只要你有盛油的容器,大可放心去免费取油。于是全城轰动,贪婪的百姓掏空了米缸、水缸,甚至是粪缸,纷纷排队去取免费的油。老者笑呵呵的打着油,那种笑是如此的诡异。
话正此时,城西住着母子俩,(未知免费取油之事),贫穷落魄。父亲死得早,两人相依为命。母亲又长期有病在家。家中断油好几天了。母亲好不容易从隔壁小叔那借来了一文铜钱,交给10岁岁的儿子,让其去市集上买点油回来。并告戒他说:一文钱只能买1勺油,不能多要,但也不能少要。 
7岁少年来到市集,正逢老者在卖油,于是排进了队伍,当临到少年买油的时候,老者给了他大大一罐,但是少年对老者说到:妈妈说一文钱只能买一勺油,我不能多要。并只要了一勺油,还付了一文铜钱。老者顿时一惊,心想此地居说民风败坏,百姓只图享受私利,却想不到还有如此贫穷母子不为财所动。觉得如此好人,不能让其母子死。就拉着少年到一旁,凑耳细说:小孩,我看你中肯,告诉你一件事情,你以后每天早上去东城门口的那两只石狮子的嘴巴里看看,如果里面有血了,那你可以和你母亲向南逃命去吧!
少年回到家中,觉得甚是神秘,以后每天早上都是城门外的石狮子看看瞧瞧。次数多了以后引起了城门口摆肉摊的大叔的好奇。一天早上楸住小孩问到为和神神秘秘地来看狮子的嘴巴。穷人家的孩子终归是老实,把那老者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那位肉师傅。那肉师傅听后哈哈大笑,决定糊弄下小孩(从这点就可看出肉师傅的本性)。
杀猪师傅一般起得较早,等杀好猪后,天还蒙蒙亮,于是顺手把血手往狮子嘴巴中涂了一下。少年照例地来看狮子嘴巴,一看,惊了!!马上跑回家,对其母亲说,我们赶快搬家逃命去吧,母亲不想走,小孩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母亲,母亲才勉强答应走的。
等母子刚出城门南逃,海上的洪水果然来了,足足有10米高(现在我们称为海啸)。母子两刚逃出不远,海啸就淹没了整座城市,并向南一直追来,母亲由于有病在身,所以七岁少年背着母亲南逃。逃命在前,海啸在后,两人危在旦夕。由于孩子的确还小,一个踉跄倒在地上,眼看母子两快要被洪水淹没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洪水在母子两的紧后跟停住了,像一座水墙立在那里。不久水就退去了。
母子被眼前的景象吓傻了,不跑了,也跑不动了,就在这个地方住了下来,盖了几间草房,种了点西瓜什么的,过起了生活,后来有人们觉得此地吉祥,有神保护,陆续地到来定居。由于当时洪水海啸像一座水墙立在那里,后人就取此地为“立海”,后来演变成了“沥海”。"沥海所“等。 这就是虞北重镇沥海的由来。 由于此地是风水宝地,有神灵保护,所以千年古镇沥海一直是经济繁荣,文化荟萃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7
夏盖山轶事三件
  一、笃笃石门开
  从古相传,夏盖山有石门,据说石门内有金牛一头,是宝贝,得之受用不尽。此轶事的传说,在夏盖山西山上,有一块峭壁,中间有长形石缝,好象两扇石门,故叫笃笃石门开。
  据说在很远的时候,有个徽州朝奉来取宝,路过夏盖山,见有一片稻草有月华之气,他看了再看,不肯离去。适有一个农民在稻草旁,朝奉就问农民:“这把稻草是你们的吗?”“你肯卖吗?”“值多少钱?”“算五两银子吧?”农民很奇怪,就问朝奉:“一把稻草要值五两很子,究竟有什么用场?”朝奉不肯说出真情,并说:“你肯卖给我的话,再出你五两银子。”
农民更觉奇怪,“你究竟派什么用场?你如果对我道出真情来,那末我卖给你们。否则无论出多少钱,我是不卖的。”朝奉再三恳情,农民总是不肯,无奈就把真情讲来:“要知这把稻草,在中秋节的晚上,受了月华,因为夏盖山石门里面有一头金牛,要用月华稻草引出来,同时要一根一根的引出来。又去石门门外,要说三句口诀:“笃笃石门开,夏家有信来,快快开开来!”那末门就会开,金牛也会出来。
  农民听朝奉的话,决不肯卖,朝奉无奈,悻悻而去。于是农民依照朝奉的话去办,走到石门边,大喊:“笃笃石门开,夏家有信来,快快开开来!”果然,石门开 ,门内金光焰焰,轰隆一声,奔出一头金牛,农民惊慌失措,吓得魂不附体,竟忘记朝奉的话,连忙抛了稻草,拔脚就逃。而金牛衔了一把月华稻草,速奔进洞,石门自动关闭,自此石门永远不开了。

二、夏盖山朝北庙石乌龟
  明朝时,有个张石匠,绍兴人。他是一个有名石雕匠,技艺高超,故庙董特请他来庙石雕龙呀、凤呀、龟呀,果真所刻之物,如活的一样。他雕刻的东西,经他的手,是有灵性的,总在夜澜之时,龙能腾云吐雾,蟠旋在山的四周;凤能翱翔于天空,栖息于山巅;龟能爬行于庙堂,真是神乎真神的。
  有一天晚上,庙祝忘记关庙门,有一只石乌龟逃去海里。庙祝听到响声,即披衣来看,只剩了一只了。庙祝恐再被逃去,于是把一只石香炉镇压住,从此不能动了。只有天晴时,龟身干燥;要下雨时,龟身潮湿,能知晴雨。  后张石匠娶了朱买臣之妻、扫帚星崔氏后,从此他石雕的东西就不灵了。
三、夏盖山后海铁门槛   据《辞海》记载,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是吴越国的建立者,生于公元852年-932年,公元907年-932年在位,字俱美,又叫巨美,杭州临安人。唐末从石镜镇将董昌镇压黄巢起义军,任镇海节度使。乾宁三年(896年)击败董昌,尽有西浙十三州之地。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造钱塘海塘,有利于这地区经济的发展。 
  钱镠小时候家很穷,到二十多岁时,是靠贩私盐过活。他要余姚盐场去买的,夏盖山是必经之路,而他在盐场动身要夜间偷运,每次挑运夏盖山时间午时左右。一天,他把私盐挑到夏盖山,午时将到,在烈日之下,天气暴热,同时他力气很大,所挑家伙,是一根铁扁担,足有几十斤,和两只大筐,可装盐二、三百斤,真是汗流浃背,奇热难当。而且人也饥饿,很是疲惫。他把一担私盐歇在夏盖山海滩边,他因为吃力了,在盐旁高坡上睡下了,顿时鼾声如雷。那时正是午时大潮,而澎湃汹涌的海水竟把一担盐冲向海中,冲得无影无踪。
  经他一觉醒来,眼看一担盐踪影全无,知是被海浪冲走。那时他的无名火升高万丈,暴跳如雷,气得七窍生烟,他怒说:“嘿!海王爷欺我太甚!”骂毕,他就把旁边的一支铁扁担掷于海中。
  说也奇怪,这支铁扁担滑于海中央,渐渐地变大,形成了如墙的铁门槛,横卧在海当中。本来涨起的潮头是没有声音的,自此在子午涨潮时,每到这铁门槛处,奔腾澎湃,潮声如雷,巨声轰鸣。这是吴越王钱镠的出典。
还有孝女曹娥、谢安东山再起等
第2个回答  2013-10-19
梁祝啊 山伯不是上虞人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