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论语·尧曰第二十》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4




   《论语·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思想内容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和再传*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原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