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的制药技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1.中药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
答:①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②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③低温粉碎④超微粉碎
2.何谓“自由粉碎”?意义何在。
答:为使机械能尽可能有效地用于粉碎过程,应将已达到细度要求的粉末随时分离移去,使粗粒有充分机会接受机械能,这种粉碎方法称为“自由粉碎”。反之若细粉始终保留在系统中,不但能在粗粒中间起缓冲作用,而且要消耗大量机械能,影响粉碎效率,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不需要的过细粉末,所以在粉碎过程中必须随时分离细粉。
3.试述低温粉碎的特点与方法?
答:⑴低温粉碎的特点:①适用于在常温下粉碎困难的物料,软化点低、熔点低及热可塑性物料,以及富含糖分,具一定黏性的药物;②低温使物料脆性增加,易于粉碎,可获得更细的粉末;③能保留挥发性成分。
⑵ 低温粉碎的方法:①将物料先行冷却或在低温条件下迅速通过高速撞击或粉碎机粉碎;②粉碎机壳通人低温冷却水,在循环冷却下进行粉碎;③待粉碎的物料与干冰或液化氮气混合再进行粉碎;④组合运用上述冷却方法进行粉碎。 1.请写出4种干燥方法
答:真空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
2. 试述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干燥的因素:凡能影响表面汽化速率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等速阶段的干燥,例如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动情况等。
凡能影响内部扩散速率的因素都可以影响降速阶段的干燥。例如物料的厚度、干燥的温度等。此时热空气的流速、相对湿度等已不是主要因素。
3.减压干燥的特点?
答:①适于热敏性或高温下易氧化,排出的气体有使用价值、有毒害、有燃烧性等物料;
②干燥的温度低,干燥速度快;
③减少了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机会,避免污染或氧化变质;
④产品呈松脆的海绵状,易于粉碎;
⑤挥发性液体可以回收利用;
⑥但生产能力小,间歇操作,劳动强度大。 1.湿法粉碎的原理及应用特点是什么?液体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湿法粉碎的原理是水或其他液体以小分子深入药物颗粒的裂隙,减少其分子间的引力而利于粉碎。该法适用于难以粉碎的矿物药、非极性晶体药物、某些有较强刺激性或毒性药物,用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通常选用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妨碍药效的液体。
2.药筛的种类、规格有哪些?规格的含义?
答:有编织筛和冲眼筛两种;分为一号筛~九号筛九种规格,筛的规格以每英寸长度上(2.45cm)有多少孔来表示。例如一号筛表示每英寸长度上(2.45cm)有10个孔。
3.常用的离析器械有哪两种?
答:有旋风分离器、袋滤器。
4. 试述“等量递增”混合的含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答:“等量递增法”混合的含义:两种组分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匀,再加入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等倍量增加,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混匀,过筛。该法又称“配研法”。
操作步骤:①先用少量量大组分饱和混合器械,倒出。②加入量小的组分。③取与量小的组分等量的量大组分共同研磨混合。④再加入与混合粉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反复加入混合,直至量大组分加完,混匀。
注意事项:该法通常用量大组分饱和研钵,以减弱或消除研钵的吸附作用,避免量小的组分损失。该法特别适用于毒性药物制备倍散。 1.中药常用浸提方法?
答:煎煮法、回流法、渗漉法、浸渍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影响药效成分浸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药材粒度 ②浸提温度 ③浸提时间 ④浸提压力⑤浓度梯度
3.什么叫薄膜浓缩?薄膜浓缩特点?
答:是使液体在蒸发时形成薄膜增加汽化表面进行蒸发的方法。特点:①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 ②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 ③能将溶剂回收重复使用 ④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
4.常压浓缩定义?适用范围?
答:常压浓缩是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的蒸发,因此又叫常压蒸发。被蒸发液中的有效成分是耐热的,而溶剂又无燃烧性,无毒害、无经济价值者可用此法。
5.减压浓缩定义?适用范围?
答:减压蒸发又称减压浓缩。是在密闭的容器内,抽掉液面上的空气和蒸气,使溶液沸点降低,进行沸腾蒸发的操作。由于溶液沸点的降低,可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回收有机溶剂或其他目的,用应较普遍。
6. 水提醇沉法主要可除去哪些杂质? 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通常认为,水提醇沉法料液中含乙醇量达到50%~60%时,可去除淀粉等杂质。当含醇量达75%以上,可除去蛋白质、多糖,鞣质、水溶性色素等不能完全去除。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药液的浓缩:水提取液应经浓缩后再加乙醇处理,浓缩时最好采用减压低温,浓缩前后可酌情调节pH,以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尽可能去除无效物质。浓缩程度应适宜,若药液浓度太大,经醇沉回收乙醇后,如再进行滤过处理,则成分损失量大。
(2)加醇的方式:逐步提高乙醇浓度的方法进行醇沉,有利于除去杂质,减少杂质对有效成分的包裹而被一起沉出损失。应将乙醇慢慢地加入到浓缩药液中,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逐步提高。分次醇沉,每次回收乙醇后再加乙醇调至规定含醇量,可减少乙醇的用量,但操作较麻烦;梯度递增法醇沉,操作较方便,但乙醇用量大。
(3)醇量的计算:调药液含醇量达某种浓度时,只能将计算量的乙醇加入到药液中,而用乙醇计直接在含醇的药液中测量的方法是不正确的。乙醇计的标准温度为20℃,测量乙醇本身的浓度时,如果温度不是20℃,应作温度校正。实际生产中对浓缩药液和浓乙醇体积,用量取法很不方便,均用称重法。生产中常用回收乙醇来沉淀杂质,其量不够时再用浓乙醇补足。 (4)冷藏与处理:加乙醇时药液的温度不能太高,加至所需含醇量后,将容器口盖严,以防乙醇挥发。俟含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时,再移至冷库中,于5℃ ~10℃下静置12~24小时,若含醇药液降温太快,微粒碰撞机会减少,沉淀颗粒较细,难于滤过。俟充分静置冷藏后,先虹吸上清液,可顺利滤过,下层稠液再慢慢抽滤。
7.提高过滤的速度措施有哪些?(不少于五种)
答:提高滤速的措施:①可采用加压或减压滤过法;②用较大的滤器;③在料液中加助滤剂,以降低黏度,减少滤饼的阻力;④料液经预滤处理,减少滤渣层的厚度;⑤用动态滤过;⑥趁热滤过或保温滤过;⑦应先滤清液,后滤稠液等。 1.中药糖浆剂产生沉淀的原因?解决措施?
答:①药液净化处理不够,所含高分子杂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析出。
②糖浆的贮存温度低于配制温度,使某些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③贮存过程中糖浆PH改变,使某些成分的稳定性降低而析出。
解决沉淀的方法:
①选用质量合格的原、辅料进行生产。
②采用适宜的精制方法(如醇沉、离心、超滤等),尽可能除去药液中的杂质。
③灌装前采用热处理冷藏法,加速杂质絮凝,滤除沉淀。
④若沉淀为有效物质,可通过调节pH或加表面活性剂等方法增溶。
必须注意,对于提取液中的高分子物质和热溶冷沉类物质不能一概视为“杂质”。应分析情况,区别对待。《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中药糖浆“在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2. 中药糖浆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答:中药糖浆剂一般用热溶法、冷溶法和混合法制备。
中药糖浆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浸提一净化一浓缩一配制一滤过一分装一成品。
3.糖浆剂常用矫味剂有哪些?
答:(1)甜剂:分天然与人工合成两类。天然甜剂如蔗糖、甜菊素、甘草酸二钠等。合成甜剂如糖精钠、环拉酸钠(商品名甜蜜素)、蛋白糖等。
(2)芳香剂:也分二大类。天然芳香油及其制剂,属天然芳香剂,如薄荷油,桂皮油、橘子油等;而由醇、醛、酮、酸、胺、酯、萜、醚、缩醛等香料组成的各种香型的香精,如香蕉香精、柠檬香精等等,属人工合成香精,有水溶性与油溶性二大类。
(3)胶浆剂:如淀粉、阿拉伯胶、果胶、琼脂、海藻酸钠、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如CMC一Na、MC)等。 (4)泡腾剂:均由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有机酸组成。常用酸有:枸橼酸、酒石酸、磷酸二氢钠(水溶液pH约4.5)、焦磷酸二氢钠、亚硫酸氢钠等;常用碱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钾。 1. 简述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答: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提取一精制一制粒—干燥一整粒、分级一质量检查一包装。
2.颗粒剂的制粒方法有哪些?
答:①流化喷雾制粒②喷雾干燥制粒③挤出制粒④高效湿法制粒⑤干法制粒
3.颗粒剂常用辅料有哪些?
答:主要辅料多为淀粉、糊精和蔗糖,也有采用乳糖、纤维素、甘露醇等新型辅料以减少其吸湿性,使药品质量稳定,但成本较高。
4.硬胶囊的型号有哪些?哪个容量最大?那个最小?
答:至2013年空心胶囊按大小编号有000、00、0、l、2、3、4、5号等8种不同规格,装量依次递减,即000号最大。5号最小。
5.哪些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答:下列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①药物的水溶液或稀的乙醇溶液,因能使胶囊壁溶解。
②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钠、溴化物、碘化物等。
③刺激性药物,因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黏膜。
④易风化药物,因可使胶囊壁变软。
⑤吸湿性药物,因可使胶囊壁过分干燥而变脆。 1.中药丸剂定义,分类?
答:中药丸剂是由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类型。
2.炼蜜分为哪三种规格?其相关的炼制标准?
答:炼蜜由于炼制程度不同分成三种规格,即嫩蜜、中蜜(炼蜜)、老蜜,可根据处方中药材性质选用。传统的炼制法多采用常压炼制,即在蜂蜜中加入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沸),使溶化,并适当稀释,通过三至四号筛网以滤除杂质,滤液置铜锅中加热,并不断去沫、搅拌,至需要程度。
(1)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7%-20%,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嫩蜜适合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2)中蜜(炼蜜):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在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中蜜适合于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大部分蜜丸采用中蜜制丸。
(3)老蜜: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0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粘,当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成珠状。老蜜粘合力很强,适合于粘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药材制丸。
3. 中药片剂按其原料特性分为哪几种?
答:提纯片、粉末片、全浸膏片和半浸膏片
4.片剂的辅料分为哪几种?
答:片剂辅料一般包括: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等。
5.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和给药途径各可分为几类?
答:注射剂按分散体系可分为:溶液型注射剂、混悬液型注射剂、乳浊液型注射剂、固体粉末型注射剂。按给药途径可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穴位注射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