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村的胶州于家村(不产辣椒的辣椒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  > 这里不产辣椒,却是全国最大的辣椒集散地,新疆、甘肃、内蒙古、辽宁等地出产的辣椒,不远数千里来此交易,并转向世界各地。>在日前结束的第六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上,依托山东省胶州市于家村辣椒市场的胶州市辣椒工贸商会,与新疆喀什、库尔勒等地的代购企业达成收购意向,一次性收购了约>12>亿元的辣椒。
>
>传说中的于家村辣椒市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建筑连片、摊位密集、人头攒动。能看到的只是两个一片空旷的场地,甚至连围墙都没有。可别看这小小的两块空地,交易高峰时,来自全国各地装满辣椒的大货车挤得满满的,常常连村东头通往市场的路都堵塞了。
> 每年辣椒交易分为两个阶段——>11>月下旬至第二年>5>月中旬为露天交易。这一阶段内,当年新收获的辣椒从四面八方运到这里,在市场上露天交易;>5>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冷库交易。这一阶段内,由于室外气温高,存下来的辣椒只能放在冷库里,相熟的买家会直接到供货方冷库中选货,供货商有时也会在早晨时,从冷库里取出几小袋辣椒拿到市场上,早饭前基本结束交易。记者采访时正是冷库交易阶段,因此市场上空旷无人,但辣椒以及辣椒制品的交易每天都在进行,除了市场交易,还有网上交易。
>
>目前,胶东办事处从事辣椒加工生产的企业>127>家,从业人员>20000>多人。这些企业一方面从事辣椒半成品加工,筛选、去籽、打件、抽空、保鲜、打粉、打碎和加工等,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在生产辣椒食品上下功夫,主要有泡菜、辣椒酱、冷冻辣椒、辣椒制品、调味品等,做大、做强、做活了一批辣椒深加工产业企业。
> 青岛枫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清波跟辣椒打了>8>年交道,如今他的企业一年的辣椒交易量超过>1000>万吨,是该村的>“>辣椒大户>”>之一,有>3>个冷库和占地>20>亩的厂房,年收入过百万元。>“>我们村像我这样的很多,千万元户至少>20>个。>”>于清波说。采访中,有于家村村民向记者透露,在于家村>30>万元存款算是个起步,平均每>4>户就有一辆轿车,用于运输辣椒的农用车、货车则几乎是家家必备。
> 于家村党支部书记焦延龙介绍,于家村有>1600>人左右,半数村民依靠辣椒产业。>“>现在村民除了办工厂,就是从事辣椒收购、经纪工作,还有人从事终端销售,一年赚十余万元、数十万元的村民比比皆是,即便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一天仅摘辣椒蒂的收入也可达到>50>多元。>”>焦延龙说,很多于家村的孩子都在胶州上学,村里至少一半人住上了楼房,这在附近几个村里是很少见的。
> 于家村也带动了周边村庄辣椒产业的发展,附近多个村庄也有很多人靠辣椒致富。附近马店、王珠等镇也有四五百名辣椒经纪人从事辣椒贸易,开办辣椒加工企业。
> 辣椒产业还吸引了众多外来打工者,他们除干些辣椒装卸等活计外,有的人加入了辣椒产业链:东北小伙子曹言亭选择在这里销售辣椒去把儿机。>“>这种机器一台>1>万多元,一小时可以给五六百斤辣椒去把儿,比较受欢迎,生意还不错。>”
>
> 随着加工贸易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这里企业的产品已不再停留在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等传统食品领域,而是开始向附加值更高的辣椒红色素提取乃至市场潜力更大的辣椒碱提取发展。
> 青岛永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阁算了一笔账:>13>吨辣椒可提取>1>吨辣椒红色素,>13>吨辣椒的价格是十几万元,>1>吨辣椒红色素的价格是>25>万元,除去各种成本,利润可达>10>%至>20>%,明显高于辣椒食品。而且,这种纯天然的红色素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糕点、饮料等食品加工行业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 >“>以我们公司为例,目前生产的辣椒食品已经销往日本、韩国和中东、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销售代理商大都同时代理辣椒红色素,因此不需要再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他说。
> 王玉阁透露,2010年公司计划扩大规模,投入几千万元建设一个辣椒色素厂、>5>个储存辣椒的冷库。>“>另外,从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碱可用于镇痛,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缺口都非常大,辣椒精深加工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 在于家村,进入辣椒市场的路还是双向单车道的乡村公路。但是在市场西口外,正在修建一条宽阔的大道。胶东镇有关负责人说,这是贯穿胶州市的站前大道,向北可达即将建成使用的胶州火车北站,向南直达胶州湾产业新区,可与各主干道相通。>椒市场的交通非常便捷
> >目前,胶东街道正在积极申报>“>中国辣椒产业基地>”>称号。
> 2010年于家村一带将新增可存储辣椒的冷库>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新增存储能力>2>万吨。全部建成后,当地辣椒存储能力将达到>22>万吨。而存储能力正是他们在国内外辣椒市场保持影响力、发言权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特色定位>
>全国最大的辣椒集散地,村庄经济与辣椒产业紧密相连,以其为核心形成辣椒加工贸易区,当地>120>多家辣椒加工企业、>1000>多名辣椒经纪人掌控着国内三成多的辣椒交易量,拥有辣椒价格话语权。我国是世界上辣椒出产大国之一,辣椒产品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的于家村,堪称世界辣椒市场的>“>晴雨表>”>。
>模式>
>采购面向全国,销售面向世界。多年来,于家村一带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辣椒采购、交易、加工、销售链条。产业链的日益健全和完善,使于家村辣椒在中国乃至国际辣椒市场上叫响了名号,产业带动力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壮大。
>创新与经验>
>胶州的于家村已不产辣椒,却能把新疆、甘肃、内蒙古、辽宁、河南甚至四川等地出产的辣椒,吸引过来交易,并由此销往世界各地 >。究其原因,一半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半是靠诚信经营带来的口碑效应。>
>于家村和辣椒的渊源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国内种植辣椒的地方较少,于家村一带土壤、水质非常适合辣椒生长,包括于家村在内的胶东、马店、铺集、胶莱等乡镇的许多村庄几乎家家户户种辣椒,这里成了江北地区主要辣椒产地之一。每年收获季节,不少南方客商前来收购,在村东头逐渐自发形成了一个马路市场。同时,一些有头脑的当地人开始进行小规模的辣椒收购和加工。
>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和胶东镇政府因势利导,在于家村成立了辣椒城贸易管委会,逐步在管理、融资、运输、服务等方面对市场加以完善,并根据需求两次扩建交易场地,目前交易市场面积达到>147>亩。
> 这些年,由于土壤和气候变化,辣椒种植地逐渐移到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胶州辣椒种植面积日益减少。依据这一变化,当地企业和常年从事辣椒生意的农民便奔赴全国各地采购,并在于家村周边建起了一批辣椒加工、贸易企业。再加上于家村交通便利,辣椒交易得以一直持续下去,并且名气越来越大。
> 目前,这里与辣椒相关的企业达到>127>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拥有出口权,产品包括辣椒类食品、辣椒红色素等,产品出口亚洲、欧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1000>多名在多年的辣椒采购、交易中成长起来的经纪人,他们掌握着全国主要辣椒种植区的种植信息,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所需货源。   一个普通的村庄,却加工了全国60%以上的辣椒,年交量40多万吨、交易额35亿元—— 于家村:书写辣椒传奇   日期:20090429 作者: 来源:本报讯         □本报通讯员 张磊 报道  小茶碗舀出“第一桶金”  说起胶州市于家村和辣椒的渊源,不得不提王如青,这个土生土长的胶东人的发迹史,几乎就是于家村辣椒传奇的缩影。  王如青1978年出生,据他回忆,小时候家里种着5亩辣椒,每年收成2000斤,“当时品相好的辣椒卖1元钱一斤,每年秋天,收购辣椒的南方人就会准时出现。”  和王如青一样,上世纪80年代初,胶东镇、李哥庄镇、胶莱镇等乡镇几乎家家都种辣椒,每年收获季节,都有不少南方客户前来收购。“到我9岁时,南方人变成了外贸公司”,王如青说,虽然换了人,但大伙还是没从种辣椒、卖辣椒跳出来。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王如青这代青年人终于改变了祖祖辈辈种辣椒的历史。“1斤鲜辣椒1元钱,而一茶碗辣椒粉也卖1元钱,我和哥哥干起了卖辣椒粉的生意”,王如青哥俩扛着两编织袋辣椒粉和铺盖卷去了青岛,50多公里的路要坐3个多小时的车,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就住在青岛的建筑工地上,“找几个胶州老乡凑合几晚,把辣椒粉卖完再回家。”  就是这样一茶碗、一茶碗地卖,王如青在市场上认识了不少开饭店和卖咸菜的客户,辣椒粉的计量单位也从茶碗变成了编织袋。“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100 多元”,王如青就是这样一年赚了 2万多,小茶碗舀出了“第一桶金”,那一年是1990年。  小村庄托起大椒城  和王如青一样,几十位于家村村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踏上了创业路,他们的足迹开始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  于家村村支书焦延龙告诉记者,那时于家村卖辣椒的农户不下30户,每年运往浙江的辣椒粉就有上千吨,本地辣椒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家村对辣椒的渴望随着王如青他们走遍了全国。内蒙古、新疆、辽宁等辣椒主产区的货源开始向于家村聚集,于家村也从辣椒产地变为辣椒资源集散地。完全出于自发的辣椒交易大集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推着自行车、开农用车的散户,也有开卡车的大户,市场年交易量 2000 多吨。而于家村农户的辣椒加工量也在世纪之交滚起了雪球。单单王如青一家,就从1996年的600吨猛增至2003年的4000吨。“那时我们都是雇几个老太太,在自家院里加工辣椒粉”,王如青说,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已经跟不上需求的步伐,同时,国内市场也无法满足王如青他们的“大胃口”。  “2002 年,国家允许个人办理出口权为我们打开了这道。”王如青的永发食品有限公司在2003年9月成立,并通过质优、价低,迅速打开了韩国市场。仅 2003年一年,于家村成立辣椒加工出口企业 36家,单家企业年产值近千万元。于家村对辣椒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当年就“吃”掉16万多吨,一座大椒城跃然眼前。  小辣椒的大梦想  经过30年的成长历程,于家村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辣椒行业的地位。目前,该村的辣椒交易市场已拥有内外资食品加工企业47 家,2008年市场交易额突破35亿元,企业总产值16亿元,出口创汇 3700 万美元,于家村已成为掌握全国90%辣椒产地的“大买家”。  “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买遍、卖遍天下椒”,王如青如是说,“低端粗加工可以让我们抢占市场,但不能引领市场。”恶性竞价、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差等问题在目前发展模式下暴露无疑,“比如我们企业,理想状态的辣椒储备应该是6万吨,但实际不到8000吨,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二是单个企业在储备货源时,往往处于劣势,供货商所能提供的信贷优惠有限。”  于家村辣椒加工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平台,一个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话语权的平台。  “他们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胶东镇党委书记张宗江说,一个规划面积6000亩,集辣椒交易、科研育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辣椒贸易加工区已纳入胶东镇规划,预计3-5年可建成。“这个贸易区设有电子交易大厅、银行、宾馆、酒店、派出所、卫生室等设施,将为前来洽谈的客户提供各种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