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整流桥堆接成2倍整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1-17
无制图软件,文字表达,希望你能明白。将桥堆输出负的端口命名为1,桥的两个交流输入端连接起来,命名为2,桥堆输出正的端口命名为3。将变压器一端通过电容器C1接到2,变压器另一端接到1,再在1和3之间跨接一只耐压更高的电容器C3,于是从C3上就输出倍压整流的电压了,极性3端输出正,1端输出负。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16
  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或指针表的100或1000档,测量两交流输入端到整流桥输出正端的阻值,若为开路或短路说明整流桥已坏,正常值应为400到2000欧姆,还可测正端到输入端的阻值应为无穷大,否则为已坏。负端到输入端的阻值也应为400到2000才算正常。
整流桥就是将整流管封在一个壳内了,分全桥和半桥。
全桥是将连接好的桥式整流电路的四个二极管封在一起,半桥是将两个二极管桥式整流的一半封在一起,用两个半桥可组成一个桥式整流电路,一个半桥也可以组成变压器带中心抽头的全波整流电路,选择整流桥要考虑整流电路和工作电压。
整流桥堆一般用在全波整流电路中,它又分为全桥与半桥。
全桥是由4只整流二极管按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形式连接并封装为一体构成的,图是其外形。
全桥的正向电流有0.5A、1A、1.5A、2A、2.5A、3A、5A、10A、20A、35A、50A等多种规格,
耐压值(最高反向电压)有25V、50V、100V、200V、300V、400V、500V、600V、800V、1000V等多种规格。
整流桥命名规则
一般整流桥命名中有3个数字,第一个数字代表额定电流,A后两个数字代表额电压(数字*100)V。如:
KBL410,即4A,1000V;RS507,即5A,1000V。(1234567分别代表电压档的50V,100V,200V,400V,600V,800V,1000V)
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整流二极管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包括半波整流、全波整流以及桥式整流等。
整流桥,就是将桥式整流的四个二极管封装在一起,只引出四个引脚。四个引脚中,两个直流输出端标有+或-,两个交流输入端有~标记。
应用整流桥到电路中,主要考虑它的最大工作电流和最大反向电压。
针对整流桥不同冷却方式的选择和对其散热过程的详细分析,来阐述元器件厂家提供的元器件热阻(Rja和Rjc)的具体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技术上可行、使用上操作性强的测量整流桥壳温的方法,为电源产品合理应用整流桥提供借鉴。
整流桥作为一种功率元器件,非常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设备。
其内部主要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路来实现把输入的交流电压转化为输出的直流电压。
在整流桥的每个工作周期内,同一时间只有两个二极管进行工作,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功能,把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的直流脉动电压。对一般常用的小功率整流桥(如:RECTRON SEMICONDUCTOR的RS2501M)进行解剖会发现,该全波整流桥采用塑料封装结构(大多数的小功率整流桥都是采用该封装形式)。桥内的四个主要发热元器件——二极管被分成两组分别放置在直流输出的引脚铜板上。在直流输出引脚铜板间有两块连接铜板,他们分别与输入引脚(交流输入导线)相连,形成在外观上看见的有四个对外连接引脚的全波整流桥。由于该系列整流桥都是采用塑料封装结构,在上述的二极管、引脚铜板、连接铜板以及连接导线的周围充满了作为绝缘、导热的骨架填充物质——环氧树脂。然而,环氧树脂的导热系数是比较低的(一般为0.35℃W/m,最高为2.5℃W/m),因此整流桥的结--壳热阻一般都比较大(通常为1.0~10℃/W)。通常情况下,在元器件的相关参数表里,生产厂家都会提供该器件在自然冷却情况下的结—环境的热阻(Rja)和当元器件自带一散热器,通过散热器进行器件冷却的结--壳热阻(Rjc)。
自然冷却
一般而言,对于损耗比较小( 3.0W)的元器件都可以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来解决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当整流桥的损耗不大时,可采用自然冷却方式来处理。此时,整流桥的散热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整流桥的壳体(包括前后两个比较大的散热面和上下与左右散热面)和整流桥的四个引脚。通常情况下,整流桥的上下和左右的壳体表面积相对于前后面积都比较小,因此在分析时都不考虑通过这四个面(上下与左右表面)的散热。
在这两个主要的散热途径中,由于自然冷却散热的换热系数一般都比较小( 10W/ m2C),并且整流桥前后散热面的绝对面积也比较小,因此实际上通过该途径的散热量也是十分有限的;由于引脚铜板是直接与发热元器件(二级管)相连接的,并且其材料为铜,导热性能很好,所以在自然冷却散热的情况下,整流桥的大部分损耗是通过该引脚把热量传递给PCB板,然后由PCB板扩充其换热面积而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