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问责制能否确保河流水质改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在探索河长制的实践中,关键在于责任的明确和问责机制的建立。"河长"虽非正式的官职,但实权者对其承担的河流水质达标责任至关重要。无锡市的创新举措中,无锡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出台了一项"一票否决"制度,明确规定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力、节能减排目标未达成、太湖治理决策执行不到位的个人,将受到严格的问责。


实行"一河一策"是河长们应对问题的有效策略。他们针对每条河流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三包"政策,即领导负责推进、地区负责总量、部门负责责任,确保每个人都肩负责任,激发了治污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无锡市惠山区设立了"河长制"管理保证金制度。每位河长需要在年初上缴3000元的保证金,同时,区财政提供配套资金。保证金的使用与"河长制"的执行效果紧密关联。水质改善并达到治理标准的,将全额返还保证金并给予奖励;水质稳定但未恶化,全额返还;水质恶化则扣除保证金。这种机制确保了河长们有动力改善河流水质,推动了河长制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无锡市的河长制探索注重责任落实与激励机制,通过明确问责和奖惩,实现了河流治理的显著效果。这种创新性的管理方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扩展资料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国“水危机”严峻的当下,似乎是一个催生河清水绿的可行制度。

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