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答案是什么

第1个回答  2012-01-06
2011-2012学年上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
(分值:100分,90分钟)
书写等级: .成绩等级: .
亲爱的同学们,你的“书写与卷面整洁程度”将以等级形式A、B、C、D出现,在试卷总分中分别占2分、1.5分、1分、0分,可要认真书写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8分)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10分)
jù pà líng hún dào qiè yòu huò jǐn shèn
( ) ( )( ) ( ) ( )
wū yán chōnɡ zú bàn lǚ yú lè bèi sònɡ ( )( ) ( ) ( ) ( )
二、词语大本营(11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6分)
惊心动( ) 力( )狂澜 ( )不犹豫
再接再( ) 夜以( )日 不容争( )
披( )斩( ) ( )( )不休 ( )精( )志
大( )( )望 ( )然大( ) 同( )敌( )
句子:经过他( )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即使……也……
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 )愤怒,( )悲哀。
B、( )鲸的体形像鱼,( )它不属于鱼类。
C、( )困难再多,他( )会完成这项任务。
三、句子万花筒。(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5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2、________________ ,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 。
4、已是悬崖百丈冰 ,—————————。
5、————————,三军过后尽开颜。
6、兄弟敦和睦,—————————。
7、—————————,自满十事九空。
四、按要求变换句子。(3分)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五、本学期学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4+1=5分)

我喜欢的原因:
六、根据下列语境,诉说你的真情。(4分)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可是却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可恶的侵略者给毁灭了,此刻你最想说:

2、通过学习,大家对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定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吧,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扬毛泽东,你会说:

七、本学期你参加了哪些语文活动,请选一个作答。(2分)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活动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15分)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分)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作者连袖用时间有什么用意?(4)

4、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2分)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1分)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二、课外阅读《我不能忘掉祖国》,回答问题。(15分)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淘汰—— 交口称赞——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2分)
问题:
回答 :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本学期学的哪篇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3分)

三、习作练习。(30分)
提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过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真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第2个回答  2012-01-06
天知道
第3个回答  2012-01-04
做什么,都要靠自己不要依赖他人
第4个回答  2012-01-04
1 窃读记
课文中心: 课文描述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借雨天读书,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事,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难句分析:
(1)“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表达了作者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
(2)“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
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多,表现了“我”在“窃读”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3)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个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我”渴望读书,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5)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我”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6)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词语理解:(1)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2)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3)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文中心:作者假设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想象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说明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难句解析: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
(2)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它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句话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词语理解: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5 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秋思》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中心思想: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6、梅花魂
词语理解: 眷恋:深切地留恋。
课文中心: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五件小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五件小事是: 第一件: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件: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件: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件: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难句理解:
(1)梅花魂
魂,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折节:屈服。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这一段话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9、鲸
照样子找出课文中不同说明方法的句子:
说明方法1:举例子
例: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说明方法2:列数字
例: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说明方法3:作比较
例: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说明方法4:打比方
例: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说明方法5:
例:

13钓鱼的启示
(一)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1)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我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这条漂亮的、又大又可爱的鲈鱼。
第二,从感情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这条大鲈鱼。他“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在经历道德的考验。 父亲最终战胜了自己,决定教育孩子把鲈鱼放回湖中。
(2)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诱惑,比如金钱、地位、荣誉等的诱惑,包括那些暂时给我们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例如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有人知道;又如售货员多找了钱,是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警察叔叔,是冲过去,还是等绿灯亮了才通行?
(二)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1,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
2,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
3,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15 落花生
(一)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事。课文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点明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填空,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1,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 ):它的果实(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 )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 )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 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可是( )。
人要做( ),不要做( ),而( )的人。
2,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做人不要做只是外表美而内在不美的人。要如落花生一样,做人朴实无华,不图虚名,要默默奉献,要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多音字组词:
更 geng(更加)(更多) 朝 chao (朝廷)(朝鲜) 鲜 xian (朝鲜)(鲜见)
geng (更换) (更改) zhao (朝霞) (朝晖) xian (新鲜) (鲜肉)
悄 qiao(悄悄)(悄悄话) 挣 zheng(挣扎) 强 qiang (强迫)(牵强)
qiao(悄然)(悄声) zheng(挣钱)(挣开) jiang (倔强)(强嘴)
乐 le (快乐) (欢乐) 传 chuan(传闻)(传到) 应 ying (应变) (应付)
yue(乐队)(音乐) zhuan(水浒传)(传记) ying (应该) (应允)
转 zhuan (转播) (转变) 难 nan(有难)(灾难) 量 liang (重量)(分量)
zhuan (转动) (转子) nan(难办)(难保) liang (量地)(量具)
兴 xing(兴奋)(时兴) 圈 quan(圆圈)(花圈) 行 xing (旅行) (行李)
xing(高兴)(兴高采烈) juan(猪圈)(羊圈) hang (银行) (行家)
间 jian(房间)(中间) 好 hao(很好)(友好) 冲 chong(冲动)(冲突)
jian(间隔)(离间) hao(爱好)(喜好) chong(冲着)(真冲)
漂 piao(漂浮)(漂泊) 待 dai(等待)(迫不及待) 教 jiao(教书)(教学)
piao(漂亮)piao(漂白) dai(待会) jiao(教育)(教导)
片 pian(相片)(影片) 当 dang(应当)(充当) 发 fa (发现)(发明)
pian(片段)(片刻) dang(上当)(典当) fa (头发)(理发)
便 bian(方便)(随便) 着 zhe(盯着)(看着) 埋 mai(埋葬)(掩埋)
pian(便宜)(便便) zhuo(沉着)zhao(着火) man(埋怨)
炸 zha(炸弹)(炸药) 龟 gui(乌龟)(海龟) 供 gong(提供)(供养)
zha(炸糕)(炸鱼) jun(龟裂) gong(招供)(口供)
奔 ben (直奔)(奔命) 落 luo(落魄)(落款) 假 jia(假如)(假装)
ben(奔驰)(狂奔) la(落下)(丢三落四) jia(请假)(假期)
第5个回答  2012-01-04
又不是每次都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