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自然类型

如题所述

本书对实习区内土地类型的划分以自然类型为主。各级土地类型划分是以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依据的。根据地形差异,将全区土地划分成6个一级土地类型,并采用地形命名。根据岩土组合差异以及次一级地形差别,划分出26个二级土地类型,主要采用岩石-地形命名。

2.1.1.1 河谷平原

主要由江山港及其支流两岸的河漫滩构成,地势平坦,大部分为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土壤均为水稻土)。

◎江山港河床及洲滩地:为水域及断续分布的砂砾石滩。洲滩成分以砾石为多,砾径5~50cm;部分洲滩已发展成雏型河漫滩,在(砂)砾石层上履盖一层长草皮的砂土层。

◎江山港低漫滩地:位于江山港沿岸,由砂性土构成,大多为水稻土,部分为潮土。由于高度(指海拔,下同)较低,低于十年一遇洪水位,故极易遭洪水淹没。目前在城东沿江已建成新的市区,虽沿江筑有防洪圩堤,但标准尚需提高。

◎江山港高河漫滩地(河漫滩阶地):主要位于城北老火车站至天井堂一带,包括一部分老城区的北部。由于江山港在高河漫滩阶段的演化比较复杂,所以土层的性质也有较大变化。地表一般为粉砂(黏)土层,除了城北一带已辟为建筑场地外,在城外仍主要是种植水稻的耕地。高河漫滩地的高度,位于江山港的一般洪水位于之上,但仍低于20~50年一遇的洪水位。

◎江山港支谷河漫滩地:主要位于西山的北侧及南侧(彭里一带)两处江山港支流形成的河谷谷底,地貌上属河漫滩,堆积物主要属冲积(含洪积成分),剖面上具不规则的二元结构。以耕地为主,多为水稻土。

2.1.1.2 缓坡地

地表以残积土层为主,本应归属岗地范畴,但因坡度特别低缓,与起伏的岗地比较在用途上有较大差别,因而单独辟为一类。主要分布于江山市老城区南部,高度不足120M,地面稍有起伏,是江山市区重要的城市建设用地。地表均为残积相网纹红土,厚度超过3~5m。

◎红层缓坡地:基岩为衢江群红色砂(砾)岩,埋深3~5m以下。基岩表层大多强烈风化,强风化带深度在10M左右。本类土地,地形平缓,又高于洪水位,天然地基也较稳定,为较好的建设场地。

◎砂页岩缓坡地:基岩包括长坞组页岩及叶家塘组砂岩。位于城南的仙坦一带,原为低缓的矮丘,随城市发展,现已被推平,全被建筑物履盖。

◎石灰岩缓坡地:位于城南汽车站一带。原为城郊的一片低洼地,后随城市发展,埋填了大量客土,现已建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因地基为石灰岩,易发生地面的塌陷。

◎花岗岩缓坡地:位于城南航埠山的北麓,地势平缓,花岗岩地基,为良好的建设用地。

2.1.1.3 岗地

高度约120M,地形有一定起伏,岗丘顶部相对比较平坦。地表由残积红土构成,但土层较缓坡地要薄。基岩风化程度较弱。土壤仍为红壤。目前城区附近的岗地,除了一部分已被辟为建筑场地之外,其余均为人工林地。

◎红层岗地:位于城南红岗山一带。地表残积红土(粉黏土),部分具有红白相间的网纹,红土深度不等,个别地段可露出风化的红层基岩。岩层属衢江群。

◎花岗岩岗地:位于城南航埠山及河东的外弄-余家一带。地表残积(网纹)红土中含较多的砂屑。除房屋区域外,林木覆盖较茂盛(人工松林及针阔林)。

◎岗地内坳沟地:指规模较大、已开辟为耕地的一些坳沟。主要位于河东花岗岩岗地内,其中的坳沟相对较浅而缓。坳沟地中的土类堆积物,以坡洪积为主(下面仍有残积红土),剖面层次比较乱,厚度较小。地表自然土壤仍以红壤为主,但大多已改造成水稻土及旱作土。

2.1.1.4 低丘陵地

高度为150~160M,地形起伏,但山体整体较圆滑。主要位于实习区西部,由粉砂岩、页岩及石灰岩等构成。因土壤侵蚀强烈,土层较浅薄;土体及浅部基岩中的水分少,林木植被较稀疏。

◎粉砂岩页岩低丘陵地:基岩为长坞组粉砂岩、页岩,透水性差,且物理风化强烈。因地表侵蚀,土体浅薄,并含大量页岩崩解而成的小片石。土壤多属侵蚀性红壤亚类的片石砂土土属。植被稀疏,除部分人工林地外,大多为灌木及草地。地表因遭受长期冲刷,形成众多冲沟,但山丘的整体仍显得比较圆滑。

◎紫红岩土低丘陵地:分布在粉砂岩、页岩低丘陵地内部,基岩为黄泥岗组与砚瓦山组紫红岩层(页岩及泥灰岩),因强烈物理风化,地表形成紫红土。土层稍厚,土质较疏松,植被也较密(与粉砂岩、页岩低丘陵地相比);部分已开垦为旱作耕地。

◎石英砂岩低丘陵地:位于马家塘一带。基岩为叶家塘组(及藕塘底组)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砾岩等。地表土层为残坡积相砂土碎石层,厚度较大,但厚度的变化也比较大。土壤属黄红壤亚类中的砂岩类黄红壤,表土呈棕灰色,心土呈黄棕至灰棕色,壤质土,部分质较粗。植被茂密,自然履盖度较高。

◎石灰岩低丘陵地:主要位于石头山-何家山一带。基岩为石头山组灰白至暗灰色厚层石灰岩。石灰岩的正向地形不突出,呈丘陵状(溶丘地形);另有少量负向的溶蚀洼地。自然土壤为石灰岩类红壤,质地黏重,土体呈棕红色。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某些石灰岩低丘陵(如石头山),大片基岩裸露,缺少土层和植被。

◎火山岩低丘陵地:位于河东须江公园一带。基岩为上墅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地表残积红土碎石层,局部具网纹,土层厚度不一,多在1m左右。土壤属黄红壤亚类,心土层带黄棕色。因属公园区,林木繁茂。

◎低丘陵地内坳沟地:主要指低丘陵地内的一些大型坳沟,宽近200M,长数千米。它们的延伸多半呈北西和北东方向,跟当地基岩内的断层构造方向一致。其中多半已开垦成耕地(水田,部分旱地),是低丘陵区内重要的农作区。沟内土层厚度较小,大多小于3~5M,成因比较复杂,多半为含砾的砂土层。

2.1.1.5 中丘陵地

高度200M左右。位于方家山及河东的乌木山,因土层较厚,土体及浅部基岩中的水分状况优于低丘陵地,所以植被也较低丘陵茂密。

◎石英砂岩中丘陵地:位于方家山。基岩主要为叶家塘组与藕塘底组的石英砂岩与砾岩等。方家山是江山黏土矿的所在地,矿层产于叶家塘组底部,矿层底板为长坞组泥岩。矿区自然土壤为黄红壤,植被以人工松林为主。由于采矿,大片土地和山林遭受破坏,应加强整治。

◎硅质页岩砂砾岩中丘陵地:位于西山西南侧的桐岭。山体基岩主要为志棠组硅质页岩及砂砾岩,部分为衢江群及叶家塘组等。桐岭是西山高丘陵的南延部分,基岩类型基本一致,只是地形高度较低。土壤仍为黄红壤,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石灰岩中丘陵地:位于方家山的西南端。基岩为石头山组灰岩。地表残积红(黏)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土壤为灰岩类红壤,植被主要为人工针叶林。

◎火山岩中丘陵地:位于河东乌木山,高度约200M。基岩为上墅组火山岩,土壤属黄红壤亚类,残积土层较厚,超过1M,植被大多为人工松林,生长茂盛。另外,实习区东南端的外弄一带中丘陵地,其母岩为花岗斑岩,因它的地貌、土壤、植被、水分等要素跟乌木山的火山岩中丘陵地基本相同,所以没有单独列为一类,仍归于火山岩中丘陵地内(或可统一称火成岩中丘陵地)。

◎中丘陵地内坳沟地:位于方家山及乌木山两处中丘陵地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坳沟,它们的规模往往小于低丘陵地内的坳沟。沟的纵向断面也相对较陡,也大多已辟为耕地。土层较低丘陵地内坳沟稍厚,其中含碎石也相对较多。

2.1.1.6 高丘陵地

位于西山及老虎山,因地壳相对抬升而成的高地。高度为270~280M,山坡较陡。地表残坡积土层,土壤类别因母岩而异。因岩层较破碎,浅部水分状况较好,林木植被往往较茂密。由于大量采石,易发崩塌、滑坡及山地洪流。

◎硅质页岩砂砾岩高丘陵地:西山高丘陵,主要由志棠组硅质岩构成的山丘地,呈北东向延展,属构造-侵蚀地貌。地表为残坡积砂土碎石层,厚度变化甚大,土壤属黄红壤亚类,心土呈黄棕色。山体被茂密的林木履盖,属次生的针阔混交林,且不乏经济林木(板粟等)。

◎砂页岩高丘陵地:位于西山的西坡,花纹头村一带,由长坞组粉砂岩、页岩及叶家塘组砂砾岩等构成。土壤仍为黄红壤,但母质(残坡积砂土)较厚,林木履盖茂密,内含很多灌木。

◎石灰岩高丘陵地:城南老虎山高丘陵,基岩为石头山组厚层灰岩;西山高丘陵的东北坡,基岩为碓边组薄层灰岩。本区石灰岩高丘陵地的山体虽然较高,但并不尖锐。灰岩高丘陵地的地表为残积红土,质较黏,厚度变化极大。土壤为红壤亚类灰岩类红壤土属。植被茂盛,针阔混交林。因烧制水泥大量开采石灰石原料,老虎山及西山东北坡有几处很大的采石场。

◎红层高丘陵地:位于西山南端的鸡公山顶及老虎山顶,残留的衢江群底部红色砾岩构成丹霞地形,由陡峭的近水平产状的基岩组成。因为地形形状奇特,已成为城区重要的天然旅游景观。

上述6个一级土地类型,还可按地形归纳成河谷平原地、岗坡地和丘陵地3大类。其中河谷平原地目前以耕地利用为主,丘陵地以林地为主,而岗坡地则较多地用于城乡居民点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