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别人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完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不完美,才美,这样的道理,似乎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就好像有人总是跟你语重心长的讲“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鸡汤太多,很多人会嗤之以鼻。

然而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足够犀利,也让人深思,这些道理我们真的懂了吗?懂得看似简单道理的背后底层逻辑吗?又或者说,我们真的懂后,又能拿出决心和行动吗?

海蓝博士,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德州贝勒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后,在拥有这样的成就和光环后,她说一路走来,总有逆水行舟之感,为什么会这样?她问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很快,她选择放弃以往的成就,重新开始,在美国攻读心理学。重新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重新开始,哪怕你是一个老太婆;这样的话会给予我们身体一种力量,会在让我们内心照亮一盏前进的灯。

可为什么我们却很难真正重新开始,或者开始了,我们很难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我们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不完美才美。海蓝博士说人生后悔想做没做的事,远远大于做错了的事。

她终于学有所成,拥有了自己期望的生活,在美国最大心理机构Centerstone任职,可是她内心深处总有一种空荡荡的寂寥。她在思考幸福是什么?

她后来在《不完美,才美》中讲到少有人知道的幸福之道,幸福含有五要素:愉悦的感受、成就感、做我喜欢并擅长的事、温暖而持久的亲密关系、帮助他人。五种要素,前两者,更多的指向你拥有了什么,比如:有房、买了车、拿到了什么证书、当上了什么职位等等。这些是属于短期即时幸福,一旦拥有,会随着时间开始贬值。另外三个要素则是长期持续幸福,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哪种幸福,但一定要做到平衡,以长期持续幸福为最大。

幸福是一种能力,放下过去,少优未来,感受当下,学会与一切不如意和痛苦和平共处的能力。内心安宁,与人和谐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经过一番思考,海蓝博士毅然选择回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赶赴灾区救援。灾区人们遭受如此大的灾害后,衣食住行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媒体和救援部队撤离后,心理创伤就慢慢显露出来。

在汶川救灾的三年,她惊讶地发现,地震对人的伤害很大,但相比与地震,更大更多的伤害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一家三口,震后安然无恙,房子也没有倒塌,可妻子非要和爱人离婚。经历了这么大在灾害,全家幸运平安,为什么不好好过日子?因为在地震那一刻,他看到了他的丈夫抱着一个枕头从房间慌乱逃出,完全没有理会在房间里的她和正在熟睡的女儿。这一幕在她心里挥之不去,认为自己的丈夫就是一个自私无情胆小的男人。她不知道的是,人在危难之中下意识的反应,会不自觉地躲开逃跑。

有一位父亲,地震发生后幸运脱离危险,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教学楼里的女儿,当他到达倒塌教学楼时,周围全拥满了学生的父母,呼喊着帮忙就他们的孩子,在巨大压力之下,他先挖被埋的学生,等他在回到女儿被埋的废墟时,其他人已经将奄奄一息的女儿救出来,他抱着女儿飞奔医院,医生说要早来一点就有救了,女儿在他怀里停止了呼吸。就因为这句话,这个父亲永远地钉在了无尽内疚,自责的十字架上,不仅是他自己还有她的妻子家长都把女儿的离去归咎于他。灾后,他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他说这个“英雄”是用自己女儿的血和命换来的,每次听到英雄,内心就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

海蓝博士说:“回顾走过的人生,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过往,深深地感悟到:对我们生命造成困扰最多的不是知识匮乏、技能缺乏、智力有限,而是一路走来,和周围各种人关系的矛盾冲突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不接纳,对父母的抱怨,对爱人的失望,对孩子的担忧,对领导和同事的不满,被他人误解、欺骗、指责、不尊重、不认可甚至攻击。

人与人关系越近,所产生的搅扰和苦恼就越多……

然而,她认为所有的伤痛,都可以在关系梳理中放下,都可以在关系中疗愈。

《不完美,才美》123是她建立的一套幸福力同伴教育体系,将静观、静观自我关怀、延长暴露疗法、强迫症暴露疗法、抗挫力等科学方法与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结合。

静观是对当下不加评判的觉知,也就是如实、如是地觉知此时此刻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情绪、想法和行为。静观自我关怀,就是和自己经历的这些痛苦相处,并带着善意和温柔来对待处在痛苦中的自己。

静观自我关怀是有温度地静观。

静观说:此刻我在经历什么?自我关怀说:此刻我需要什么?

静观说:感受你的痛;自我关怀说:爱惜正在经历痛苦的你。

这很不容易实际上,只有20%的人能够做到,在我们遭遇严峻考验时,能够做到的人会更少。我们总是问“为什么是我?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我们很容易批评自己,迷失在不断的反思和自责之中,把自己隐藏在无尽的羞愧之中。目前,已经有几百项科学研究表明,自我关怀对人的健康与幸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改善心理和身体健康,改善关系,更多地关心他人提高自我意识、情绪弹性(抗挫折能力)和整体生活满意度。自我关怀也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以及压力和创伤带来的影响。

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自我关怀。

【练习】1  静观自我关怀

亲爱的,不管你因为什么难受,这样做也许会好受一些。

(1)把右手放在胸口,先让头脑里评判、指责、攻击自己的声音停下来;

(2)深呼吸3~10次,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3)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对自己温情地说“我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接受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相信在彼时彼刻已经做了那个时刻以为的最好选择”;

(4)对自己说“未来我会改变我能够改变的,变得更加智慧我会努力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5)对自己说“愿我平安,愿我健康,愿我幸福,愿我一切安好”,最后,记得给自己一个温情的拥抱。

静观、自我关怀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心里进驻了一位“随叫随到、按需定制,心心相印”的朋友,Ta非常了解你,理解你,总在你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给你滋养。

练习2:情绪梳理七步法

请你选择一个至少可以连续3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受打扰的环境和时间,准备好纸和笔。

情绪梳理第一步:自我关怀。

当一个人有负面情绪时,一定会感到不舒服,不仅心里不舒服,身体也会不舒服。人体在接收身体的信号时,是最为直接的,身体的不舒服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和刺激是最大的。

只要我们的身体舒服了,情绪就会缓解平复。

第一,停下,呼吸,标注情绪。

a. 现在,请你把眼睛闭起来,把关注点放在你的呼吸上。随着每一次吸气、呼气,让自己的思绪回到过去或现在发生的,让你有点不舒服的事。

b. 如果用0~10给难受程度打分,0是最低,10是最高,选择一个难受程度在4~5左右的事。回想一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跟什么人,这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认真感受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这是什么情绪?给它一个名字。

第二,感受不舒服的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定位情绪。

从头到脚扫描一下自己的身体, 感受这种不舒服的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最明显?不管是哪种情绪,都会在身体相应的承载部位显示。感受这个部位是哪种不舒服,是疼痛、紧张、憋闷、麻木,抑或恶心?

第三,把关注点放在身体不舒服的位置—软化-安抚-允许。

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身体不舒服的位置,让这个部位慢慢软化、放松。如果感到这个部位很硬很紧的话,可以从这个部位的周边开始软化和放松。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手放在感到不舒服的位置上,感受自己手的温暖。让手的温暖,就像暖流一样传到这个部位。让你的身体就像沐浴在温泉里面,感受身体的温暖和放松。

情绪梳理第二步:探究自己的真实需求。

情绪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我们常常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第二步是发掘自己的内在和外在需求。注意,不是想要,而是需要,需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正需求。

现在闭上眼睛问问自己:

1.引起我情绪波动的这件事背后,我究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2.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是悲伤、愤怒、难过、内疚、恐惧、羞愧还是失望?

3.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5.到底是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会导致这样的情绪?

6.对方的需求又是什么?

7.如果准备好的话,可以慢慢把眼睛睁开,把你想到的记在纸上。

情绪梳理第三步:情绪ABC。

导致一个人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对事件的看法、想法、解释、评价。

现在,请你拿出笔和纸,开始做情绪ABC。大家可以尝试把让你难受的那件事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写下来。

A就是你刚才想到的那个事件;

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读,一件事可以有多种解读,大家可以多写几个B,一般建议写4~6种,也有的人曾经写过十几种可能;

C是基于不同的B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结果。

情绪梳理第四步:与智者对话。

在去见智者之前,你可以先做一个关于“神秘乐园”的冥想。这个神秘乐园环境幽美,犹如童话世界,有你想要的一切,而智者就站在里面的小木屋里,等着你。

智者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比如你最信任的、最爱你的、最智慧的人,他非常了解你,非常爱你,希望你过得舒适安闲、轻松如意,希望你远离痛苦。

你可以问问你的智者,对方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你的各种解读里,哪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情绪梳理第五步:核对。

通常,当我们做完前面情绪肌肉一、二、三、四步训练法后,情绪已经得到平复,并且对己、对人、对事的想法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到多种可能,并对事情做出更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出于情绪的冲动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在现实当中,与事件中涉及的其他人进行核对。如果我们能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将视野扩大、格局拓宽、理解加深。

核对时,最好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尊重对方,利人利己;二、直接核对,不是旁敲侧击;三、每个目标,做好最坏结果的应对方案。

核对是一个有效沟通的习惯,是心平气和地了解对方的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共同探索以后如何满足双方彼此的需求。千万不要把核对搞成质问或者兴师问罪,变成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讨伐对方的不是、实现自己目的的行为。

情绪梳理第六步:制订未来的行动计划。

核对之后,我们对于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和宽广,但那还停留在思想的层面。接下来,我们要制订一个行动计划,也就是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办?你需要一个具体、可量化、可实现、可操作、有时间表的行动计划。

没有行动,就不会有真正的改变和成长。

情绪梳理第七步:收获总结。

没有总结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现在请你思考并记录下来,在这一次练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时就坚持静心、学习,我们在情绪爆发时,就有很多应对的办法;如果我们能够在事后总结收获,就能建立一个全面和良性的学习循环。

人生很多苦痛既然无法避免,为什么不带这欣赏与它和平共处。要知道每一次情绪,每一次伤痛,都藏着爱的呼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