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霍妮: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编者: 近年来,心学和心理学结合的研究方兴未艾,我也专门找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阅读。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书籍让我获益良多。我还发现,她的心理学观点与心学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健康的人格需要遵从人类的道德本性,热爱生活,消除私欲,诚挚地投入到感情、工作和信念之中。

卡伦·霍妮,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性的概念更适当 ,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著有《精神分析新法》、《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

对自我的解释,霍妮不采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及超我三层次的人格结构观,而是将自我视为个人在生活经验中所形成自我意象,即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现实的自我(actual self):指个人某时某地身心特征的综合,即个人的实际面貌。

真正的自我(real self):指个人可能成长发展达到的地步,即人格发展的潜力。

理想化的自我(idealized self):指个人脱离现实而凭空虚构的自我意象。

神经质性格,是一种对自己无信心、对他人多怀疑、对环境充满忧虑与不安的异常性格。

依从性格(compliant character):指个体缺乏独立,强烈需求别人的关爱,依赖别人情感支持的性格;在表面上是亲近,而在潜意识中却是借依从消除焦虑感。

攻击性格(aggressive character):指个体对人持敌对攻击态度,以此树立自己的优越感,来应对自卑和焦虑。

离群性格(detached character):指个体不与人亲近的性格;表面上是独善其身,而潜意识中却是对人际感情敏感,借离群以保安全。

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虚假的冷静根植于内心的愚钝,绝不值得羡慕,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虚弱而不堪一击。

禁止了解自己,也就阻碍了成长。

实际上一个人承担责任才是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方面希望统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爱;一方面顺从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一方面疏远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们的爱。正是这种完全不能解决的冲突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爱和对爱的病态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在真正的爱中,爱的感受是最主要的;而在病态的爱中,最主要的感受乃是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错觉不过是次要的感受罢了。

不被人爱的信念正是对那种不能去爱的状态的自觉反映。

典型的焦虑状态,即由于感到来自外界的强大危险而萌生的一种缺乏防御能力的感觉。

所有的离群者都共有另一个特性,那就是:他们都能够带着一种客观的兴趣来观察自己,就像人们观看一件艺术品。也许对他们最好的描述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对自己都持“旁观态度”,这与他们对生活的总的态度一样。因此,他们常常是自己内心冲突的优秀的观察者。

所有的恐惧都源自未解决的冲突。但只要最终目标是整合人格,我们就不得不直接面对这些恐惧。此外,这些会阻碍我们面对面自我。这些暂时的苦难,是我们得救的必由之路。

精力分散的另一个典型是一事无成。这里我指的不是某一特定方面的无能,这种特定的无能肯能是对缺乏训练或者缺乏兴趣指导导致的。

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甚至是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

我们所说的对自己负责,指的是这样一种能力:坚持我们认为正确的观点,且如果我们的行为或决定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们愿意承担后果。

我们的文明中无数刺眼的矛盾,使得人们的道德感普遍日渐麻木。其实对矛盾的接纳可见于诸多理论体系,而并不必然局限于道德范围。

无力感是患者内心的逆流使其无法全力以赴造成的。这就像他踩着刹车开汽车,车必然减速,他做每件事的速度本来可以快得多。他不是不够努力,恰恰相反,他每做一件事都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关于治疗的目标,最全面的界面是这样的:实现人格的完整,没有伪装,感情纯粹,全身投入到感情、工作和信念之中。只有消除了冲突,才能更加接近这个目标。

最好的“分析师”其实就是生活本身,无论是谁,都可以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来完善自己的人格。

注:首发于大心学公众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