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比例偏见和损失规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3
一、比例偏见: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举个例子,我们在逛超市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优惠:买了这个价值1000元的锅,再加一块钱就可以送您一个价值50元的勺子。这时候我们就会想再多花一块钱就给个价值50元的勺子挺划算的,我们是拿一块钱跟50元比,比率是五十分之一。这种做法叫做“换购”。但是如果说买个这价值1000元的勺子就送价值50元的勺子。这样就没什么感觉,因为我们是拿50跟1000元比,比率是二十分之一。1000元都花了还在乎这50。但是实际上第一种“换购”的方式比第二种还多花了一块钱,关键是还让消费者感觉到占了便宜。

由此在此验证了那两句话:1、人们是多么不理智啊;2、人们并不是为商品的价值付费,而是为商品的价值感而付费。

二、损失规避:是指把等量痛苦比等量的快乐看的更加严重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同样损失所带来的负效应是同样得到所带来的负效应的2.5倍。

两个很有意思的例子:第一个,你在上学的路上见到100元钱,很高兴。突然狂风大作,把那一百块钱刮走了。这时你应该和没有捡到钱是一样的状态。但是大部分人一天的状态肯定很差,因为他失去这一百元的痛苦远比得到100元的快乐大得多。

第二个:有个老头天天在自己房子前的空地上晒太阳,很享受。突然有一天来了一群小孩子在这踢球,没办法,这是块公共空地。老头想了个办法,他对这群孩子说:我们喜欢你们,这样我给你们每人10块钱,你们明天继续过来。小孩们很高兴。过了几天老头对他们说:我不能给你们10块钱,只能给你们5块了。五块也行,小孩继续过来。又过了几天,老头对他们说,实在不行了,我只能给你们1块钱了。小孩们说:1块钱也太少了吧,我们再也不来了。老头就是利用损失规避的原理。损失9块钱所带来的痛苦远比得到1块钱所带来的快乐大得多。这老头有点坏。

损失规避也是一种人类进化而来的一种保护机制。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好像是没有经过思考,关键是有时候被人利用了这种心理状态还全然不知。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些知识,避免被别人利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