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的消亡之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曾付出过很多艰辛和惨重的代价。
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叙南僰人的势力得到很大的扩张,起义袭击围攻江安、屠合江等九县。巡抚汪浩派都督芮成率兵讨伐。周洪谟时为侍读,建议照九姓司设长官,由各寨寨主择素信服者命为土官。明宪宗朱见深准奏,由兵部派遣芮成、汪浩二人招抚,到僰人各寨昭示设官、铸印事。汪浩从成都到叙府,当地汉人居民哭诉僰人劫掠成性,不可为官,汪浩信这种说法,给僰人扣上一顶“存有异志”的帽子,斩杀了僰人赴叙府待命的270余寨寨主,致使僰人大悲大怒,决意反叛。于是他们到贵州总兵官处诈降,都指挥丁实等出迎,僰人伏兵四起,官兵五千余众被杀。汪浩听说,慌忙连夜逃走,官兵在随汪浩奔逃时迷了路,人马坠溪谷死者不计其数。也使屯兵金鹅池的贵州兵、屯兵戎县(今兴文老县城)的四川兵闻风丧胆,坚壁不敢出。僰人沿江之南,顺流而下,直抵江安、纳溪、合江,如履无人之地,势如破竹,逼得官兵龟缩江北,汪浩往来上下不敢南泊。
僰人转战贵州、四川,一路屠杀当地居民,官兵无法“进剿”。明宪宗下诏“如可抚则抚之”,朝廷决议招抚僰人,僰人首领赴京,诚意接受招抚。然而汪浩不愿委任僰人特权,使僰人的愤怒加剧。成化三年(公元1468年),僰人再次起义。明宪宗以襄阳伯李瑾为总兵,太监刘恒为监军,兵部侍郎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合三省土、汉官兵18万,激战历时四年多,由于僰人英勇善战,顽强抵抗,官兵只攻下大坝,而对九丝天堑却望而生畏,不敢进攻。
有一种说法是“僰人因抗豪绅暴虐和官府苛捐杂税而举旗起义”,这是错误的。僰人等族群并不在明朝政府征收赋税的范围内。僰人与明朝廷的矛盾主要是当地僰人劫掠汉人的长期矛盾引起,而汪浩的诈招抚之名杀害僰人首领则是导火索。
万历元年(1573年),四川巡抚曾省吾,以刘显为节帅,郭成、张汗等十二人为偏将,调动土、汉官兵14万人,对僰人“飞檄进剿”。
《平蛮檄》:“山都群丑,聚恶肆氛,虽在往日,叛服不常,未着近日猖獗尤甚。都蛮近日长驱江、纳,几薄叙、泸。拥众称王,攻城劫堡,裂死千百把户,虏杀绅监生员。所掠军民,或卖或囚,尽化为剪发凿齿之异族;或焚或戮,相率为填沟枕壑之幽魂。村舍在在为墟,妻孥比比受辱。六邑不禁其荼毒,四川曷胜其侵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