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概要(修订本)杜泽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文献学概要(修订本)杜泽逊在专业文献的相关文库文档资源中很热门哦,下面为大家展示文献学概要(修订本)杜泽逊的部分内容,更多具体内容请下载文档后进行查阅。

三、标点下面一段古文 (请全文抄在答题纸上标点。 每打错一个标点扣 1分,扣完为止。共 10分)

四、简答题 (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1.简述《汉书·艺文志》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 地位。

【答】①《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 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由班固撰写,简称 《汉志》,属于史书志目。《汉书》十志之一,《汉 书·艺文志》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 的,仍存六艺,绪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 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 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

②总共著录图书 38种, 596家, 13269卷。凡是 作了合移增删的,均自注明“出”“省”“入”若干 家,若干篇,以示更改。故《七略》虽佚,根据此书 仍可看出其概貌,可以知西汉文化典籍的状况。此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图书目录,并首创史志目录 的体例, 对后世目录学尤其是史志目录的发展影响极 大。

2.简述《隋书·经籍志》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 地位。

【答】①《隋书》,唐魏徵等撰。据考,《经籍 志》 由李延寿, 敬播初修, 魏徵删订。 它收录梁, 陈, 北齐,北周,隋五个朝代公私收藏的书目,对著录书 籍 14000多部, 89000多卷的旧目进行删补,著录书 6520部, 56881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 之下,分 47类。

②《隋书·经籍志》是《汉书·艺文志》之后又 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且自有特点:它确立了四部分 类法, 为后世公私目录普遍采用; 志首有总序, 各部, 各类之末有小序,扼要说明学术源流;每录一书,按 书名,卷数,作者的次序著录,对于作者,只叙其时 代官衔, 不作评价, 其著录方式渐趋稳定; 书下小注, 记载忘,残,别本,反映了六朝时代书籍流传存佚的 情况,为后人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故最为后世学 者,研究者所重。

3.简述古代文献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答】①古代文献编纂的原则是由编纂成果的质 量要求决定的,编纂古代文献的成果最基本的要求 是:全备,真实和科学。这也是古文献编纂工作应当 遵循的基本原则。

②全备,是对文献编纂工作的首要基本要求,即 搜集材料应当力求搜罗全部文献,避免重大的遗漏, 这样才能提高编纂质量,使之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真实,求真的基本要求是不伪不滥。所编录的文献本 身应当真实, 采集到的文献史料也要经过审慎的考证 才能编入, 不能擅改原文, 逐一注明原始出处; 科学, 这里的科学是指体例而言,即文献史料的编排应当科 学有序,要便于读者阅读和查检。

4.简述古代文献辑佚的基本要求。

【答】①古代文献辑佚的基本要求表现在“全, 真,正”三个方面。所谓全,就是要避免漏版。既辑 一书,搜求该书的佚文应当力求全备。为此,应当博 览群书,不但要查各种典籍,还要查找同一典籍的不 同版本,尽可能详备地搜集资料。

②所谓真,就是要避免滥收和误收。所辑内容正 确无误,不要误将本书中已有的不是佚文的文字辑 入,更不要将他书的文字作为本书的佚文辑入。这就 要勤于查核,对搜辑到的史料作认真的考辨,避免张 冠李戴的错误。

③所谓正,就是要体例完善。首先,所辑的文献 应当尽可能依据善本,准确抄录,认真核对。其次, 所辑佚文的编排,应当尽可能还原书的本来面貌。

5.简述校勘的四种方法。

【答】①对校法: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的错误的方法。此方法 的优点在于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 的依据。

②本校法:即以同一种书的上下文或不同部分相 校,从而抉择其异同,正其误。 在没有异本可供比 勘,或虽有异本,但无校勘根据可循的情况下,此方 法有效且实用。

③他校法:即以本书以外的各种文献典籍来校本 书。此方法能解决对校和本校所不能证明的讹误,但 要求校勘者熟悉古代文献。

④理校法:即根据事理,文理进行校勘。包括两 种情况:一是在校除各种异文之后,要依理对异文的 正误做出判断和抉择,这一类往往是和本校,对校, 他校结合进行的;二是在通过对校,本校,他校无法 找到版本的情况下,按照事理或者文理加以推断。此 方法“最高秒”但也“最危险”。

6.清代王引之提出的校勘古籍的“三勇改”和 “三不改”原则是什么?

1/3

【答】①引之语:“吾用小学校经。有所改,有所不改。周以降,书体六七变写官主之,写官误,吾则勇改。孟蜀以降,斩工主之,斩工误,吾则勇改。唐宋元明之士,或不知声答文字而改经,以干误为误,是妄改也,吾则勇改其所该。若夫周之末,汉之初,经师无所帛,异尔博矣,吾不能择一以定,吾不改。假借之法,由来久矣,其本字什人可求,什二不可求,必求本字以改假借字,则考反之圣之任也,吾不改。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懂王引之简介,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要有公译,争取更多的人看懂;

②学习古典文献学是专业学习的需要。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的文献典籍,因此,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便使自己在学习中能顺利地找到材料。正确地运用材料王引之简介,进而分析批判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总之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写官,斩工误矣,吾疑之,且思二得之矣,但群书无佐证,吾惧来者之滋口矣,吾又不改。”

②也就是说,古籍因抄写,刻印和后人妄改出现的错误,有确凿的理由和版本一句的,应当勇于改正;那些义可两通的字,假借字,知其为误却没有版本依据的字,则不改。

7.请简述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总结清儒辨伪的六条方法。

【答】①著录传授上检查

②从书籍所载事迹、制度和所引书上检查 ③从文句或文体上检查 ④从思想渊源上检查

⑤从佚文佚说的反证上检查

⑥从 作伪家所凭借的原材料上检查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论述学习古典文献学的目的与意义。 【答】目的:①学习古典文献学是为了更好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 曾指出:“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体改民族信心的必要条件。”

②学习古典文献学是为了打好从事文献整理及一切历史科学研究的基础。例如,不明目录,就难以找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不明版本,就无法确定最好的书籍版本等;

③学习古典文献学,是为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者在文献整理的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主要采用实证地方法,形成了无证不立,孤证不为实说等一系列学术规范。

意义:①学习古典文献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整理古籍,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是一项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最起码的一点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可以提高民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因此,整理古

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科学研究中有所成就。

2.试论版本学的功用。

【答】.①读书须择善本,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产生了一些不同版本,而这些版本之间,从文字到编次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又往往决定读者从书中获得知识是否正确。读书不择版本是一种偏向,把好的版本仅当做古董收藏欣赏,而不将其作为研究资料加以利用,也是一种偏向。正确的态度是“读书宜求善本”;

②整理古籍广求众本,进行比较,择善而从,是校书应当首先采用的基本方法。不论是整理出版图书,还是读书治学,凡需要校勘就应广搜众本,具备一定的版本学知识;

③购藏书记应鉴异本;

④学术研究也应该注意版本,我们从对版本的研究中可以了解某个时期或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

3.试论目录的结构与功用。

【答】①目录的结构包括: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书名项为目录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书名不能称其为目录,叙录为古代图书目录中最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类序为古代目录中介绍某一类图书学术交流,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②目录的作用:对了解历代文献状况与学术盛衰具有重要意义,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把握学术流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录著作对文体兴起,流变,盛衰,得失往往予以简明扼要的叙述,显示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文献差别的产生发展予以交代;

对学习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具有重要意义,古典目录“彰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使其具有很强的学习研究方面的指导意义,学习研究学术,最要辨明源流,考查得失,否则如在黑暗中摸索。

...更多详细内容,请下载文献学概要(修订本)杜泽逊文档进行查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