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高情商的人都懂一个道理,也招人喜欢,是你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5

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这种情况,差不多的话这个人说大家觉得很受用,很听得进去,换一个人说就让人很难接受,甚至胸闷气短,很想发火。

深究其中的缘由,便会发现,那些说话、举手投足让大家倾佩,说的话让大家感同身受或追捧的人,都是因为他们说话有智慧,所谓的情商高。

而这些说话高情商的人,普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 懂得掌握分寸,说话有分寸感

马家辉曾在《圆桌派》中说过:

深以为然。

分寸感是人类 情感 得以延续的根本,无论友谊、爱情,一旦过界,没有了分寸感,就会令人反感,也会逐渐将彼此之间的感情消耗殆尽。

比如过年送红包,过年过节送礼等,中国人讲究的都是礼尚往来。再好的朋友,再近的亲戚,在人情上没有礼尚往来,只一味地索取,一定是会遭人嫌的。

有些人说话总是咄咄逼人,面对别人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也非要刨根问底。这样的人,时间久了,大家见到他甚至都想绕道而走。

我亲眼见过一个朋友,被一位长辈追着问婚姻状况,我看她都已经招架不住,节节后退了,那个长辈还是穷追不舍地问,直到我和朋友进入车厢,开车离去。

我想我这位朋友以后再遇到这位长辈,她一定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而那些说话有分寸感,凡事给对方留有余地,给足对方空间的人,大家都会喜欢和他相处,喜欢听他说话,因为和这样的人交谈比较放松,不会倍感压力。

主持人窦文涛就是这样一个凡事为对方考虑,说话有分寸感,给对方留有余地的人。

他在节目中爆料,他去求人帮忙,比如邀请某位名人来参加节目的时候,都会先替对方找好要拒绝的理由,免得对方觉得来不了好像欠他人情,觉得尴尬。

他会说:“假如你有时间,感兴趣,就来参加这个节目,要是没有时间的话,一点关系也没有。”

说话处处给人留有余地,给人拒绝的空间。

他也说,对方哪怕是编个理由骗他,他也感谢着接受,因为编理由也是出于对他的尊重,比直接说不来要好得多。

也是因为窦文涛这种说话处处给人留有余地的智慧,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他的节目,也有越来越多的名人接受他的邀请,来参加节目,他的节目也越做越成功。

比起那些说话咄咄逼人,毫无分寸感可言的人,懂得拿捏分寸的人就更容易让人觉得平易近人,更能走进对方的心里,也更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有一次,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上,徐静蕾读到史铁生的小说《奶奶的星星》里面那句“地上如果一个人死了,天上就会多一颗星星,因为它要给活着的人照亮”时,声音变得哽咽,不能继续往下读。

这个时候,如果董卿引导她说出和奶奶之间的往事,更能增加节目效果,提高节目收视率。

但是董卿没有这么做。

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徐静蕾恢复平静。

等徐静蕾重新恢复,进入状态时,她才轻轻地安慰道:“没关系。”

这就是一个温暖的人具有的分寸感,她没有为了节目效果去揭对方的伤疤,也没有过分渲染某种感情,只是静静地陪伴,并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慰。

董卿这种说话注意分寸感的举措无疑会深入人心,获取别人的信赖。

名著《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场景。

就是快过年了,刘姥姥家里穷,没什么物资过年,想到贾府攀点亲戚,讨点钱。

此时贾府已经是王熙凤当家,上下打点。

面对素未蒙面的穷亲戚,王熙凤的第一句话是:“ 怎么不请进来,快搀进来吧,请坐 。”

“请”字瞬间让人倍感亲切,也刘姥姥觉得受到了尊重。

在刘姥姥进门拜了拜后,王熙凤第二句话便是:“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道您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其实在刘姥姥没来之前,王熙凤早就打听好其中的关系。

在刘姥姥开口讨钱后,王熙凤说:“ 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里的事太烦了, 太太渐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 ,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事,却不知道这些亲戚。”

王熙凤最妙的就是这句话了,这句话把太太和自己的责任都撇干净了,而且也降低了刘姥姥心目中的期待感。

使刘姥姥不会觉得贾府这样的大富户会给她很多的补贴。

之后,王熙凤还提出了补偿方法,就是把给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赏给刘姥姥。

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感拿捏得细致入微。

梁文道评价她的这种分寸感 既圆滑又圆满

也正是这种分寸感,话里话外的不得罪和尊重,在贾府落魄后,刘姥姥能一心想着贾府,解救王熙凤女儿巧姐于水深火热,花重金把她从妓院中赎出来,给自己的外孙板儿做了老婆。

说话得体,有分寸感,是一个人的素养,也是高情商的体现。

话语有时候真的会像一把利剑,过分心直口快会中伤他人,也在对方心目中留下难沟通,小肚鸡肠的印象;

说话过分委婉又体现不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容易让人误解。

所以,说话有分寸感,能说到对方心坎上,是我们每个人毕生要学的功课。

-END-

@麦子驿站 抱团取暖,品悟人间百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