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祛除湿寒的良药-艾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砍一些艾叶、菖蒲挂在门口晒干。家里有人感冒发烧,煮一碗艾叶鸡蛋,出出汗,捂一晚上就好了。

后来远嫁北方,怀老大时,爸爸就早早预备了一蛇皮袋干艾草。大宝是冬天生的,妈妈就每天熬艾叶水给宝宝和我擦洗身体。那时候我还没有感觉到艾叶的好。八年后的深秋再次怀孕生二宝时,暖气还没来,家里有点点的阴冷,煮好的艾叶水泡脚让我觉得特别舒服。后来听学中医的朋友科普才知道,艾叶真的是个宝贝,主要功能是祛除湿寒。坐办公穿空调太多,穿皮鞋出汗太多,都容易湿寒积聚。煮点艾叶水泡澡泡脚效果很好。

这不今年酷暑难熬,孩子们又离不了空调,尤其老二,还喜欢光脚丫满屋子跑。有几次差点拉肚子。妈妈从老家带来的艾叶留在阳台都快三年了,拿出来煮水,给孩子泡澡,效果很不错。第一次泡时,黑乎乎的水,小宝有点害怕,我让她闻一闻,告诉她这会对她好,她就记住了,这是艾叶的香味,对身体好,每次泡,都不愿意出来。

艾叶选方(摘自网络):

1. 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皮(汤浸去白,焙)等分煎汤服之。亦可上二味捣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2. 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千金方》)

3. 中风口歪。用五寸长左右的小苇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封住,一头七壮,患左灸右,患右灸左,胜金方。(《本草纲目》)

4. 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本草纲目》)

5. 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升,加水一斗,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出汗为好。(《本草纲目》)

6. 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子母秘录》)

7. 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陆氏积德堂方》)

8. 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升,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使痣烂脱。(《外台秘方》)

9. 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10. 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杯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11. 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12.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千金方》)

13.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普济方》)

14. 虫蛇咬伤。用艾灸几次,有效。(《集简方》)

15. 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次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直指方》)

16. 治妊娠胎动,或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艾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煮水洗头可以去头油、止痒、去屑、防脱发,而且不伤害发质及头皮。

把干枯的艾草加水煮开,用艾草水润湿头皮,然后用毛巾把头发包裹起来,让艾草水在头皮上保留10分钟,然后用洗发水或者温水冲洗干净,“十指为梳”用手指反复将头发梳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