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顺应理论 语境顺应的文化取向与广告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2
  摘 要:广告翻译成功的关键在于广告译文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本文在语境顺应理论框架下,从语境顺应的文化视角,探讨了广告翻译要顺应译入语消费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尊重其文化习惯、语言习惯,注重其心理感受,适时调控文化取向,再现原文本语境,从而实现广告译文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语境顺应 文化取向 广告翻译
  广告,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已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商品广告的翻译日益重要。广告就是将各种高度精炼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导致人们行为的活动,其目的是要使广告受众接受它所宣传的商品而成为消费者。在广告翻译中,如果译文达不到说服广告受众实施购买行为的目的,它是失败的。如何使广告译文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国内外不少专家主张用“交际翻译”、“功能对等论”、“关联翻译论”、“目的论”等理论对广告翻译进行指导,而本文试着从语境顺应的文化取向视角对广告翻译作一番探讨。
  1. 语境顺应论
  比利时语用学家Jef 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使用。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其中变异性与协商性是条件和基础,顺应性是根本和目的。顺应性有四个特征,即语境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它们对交际过程进行描写和解释。作为四大特征之一的语境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顺应。交际语境由交际双方、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组构成,其中,交际双方在交际语境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物理、社交和心理世界的各种语境成分都要靠双方的相互作用来激活,以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而语言语境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语境因素而选择的各种手段。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者在选择和理解语言时做出的语言选择必须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顺应,要在特定场景、特定社区与特定公共制度对话语做出恰如其分的选择,并且两者的关系是双向顺应的,即语言不仅要顺应语境,同时语言的选择也改变和重塑语境。
  2.语境顺应的文化取向
  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是一种跨文化的意义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原作与译作、原语文化与译入文化的中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必须从原作所处的语境及社会文化环境正确理解原文,弄清原作的交际意图,了解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顺应语境中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语言结构和动态过程,把握好原语与译语的文化取向,作出最佳语境效应的语言选择,选择最佳译语。
  2.1 物理世界顺应的文化取向
  物理世界是指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它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指称时间和绝对空间、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也包括与言语行为有关的体态语,如交际者的姿势、手势、生理特点和外表形象等。我们知道,原语文本的产生是顺应当时时间和空间背景的产物。译者在理解原语文本时不仅要顺应原语文本创造时的时间和空间,在翻译时还要顺应译文读者所处时代的时间环境,考虑其读者的文化心理和接受能力,把握好译语文化的取向,顺应不同时代译文读者不同的阅读期待,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语言选择,表达出符合当时交际语境意义的译语。
  2.2 社交世界顺应的文化取向
  社交世界是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其中包含着制约、规范交际者双方的语言行为准则,也就是说交际者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社交世界中的各种交际规范。而在所有社交世界的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翻译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不同的语系和社会文化背景,译者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形成过程和社会制度、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找出两种文化的局部交叉、碰撞和冲突,正确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了解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做出最佳语境效果的翻译。
  2.3 心理世界顺应的文化取向
  心理世界包括交际各方的个性、情感、愿望、动机等认知和感情方面的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制约着说话人的语言选择,换句话说,说话人的语言选择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由于交际双方存在着包括个人情感、教育、个性、态度和动机等心理因素在内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把原文中的每一句话看作是某一个交际活动中的一部分来顺应当时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顺应交际双方的个性、情感、愿望和动机,了解原语的交际意图和译语读者的文化心理,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
  2.4 语言语境顺应的文化取向
  语言语境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语境因素而选择的各种手段,它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系中的哲学观、价值观、社会习俗、心理模式和传统、信仰等等,都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体系不同,使其语言特色和风格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语言选择时,译者不仅要考虑语篇语义、语用风格、情景因素、语篇上下文的逻辑,还要按照译语的表达习惯把原文的信息传递出来,达到原语的语用目的。
  3. 语境顺应的文化取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性应用文本,其翻译既不同于普通文学文本的翻译,追求最自然贴切的对等,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技文本的翻译,强调语义的对等。广告翻译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文化因素。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心理模式和语言风格左右着商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从而影响广告效果。因此在进行广告翻译时,译者要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了解原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异,考虑译语读者的心理感受,适时调控文化取向,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重现在译语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原语文化的广告语言,从而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
  3.1广告翻译应顺应译语文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