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上最纯粹的坏—小孩子的“恶”: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7

近日,在广西南宁发生了一起恶劣校园暴力事件: 某幼儿园里一个5岁的小女孩,遭受到同桌男孩长达一学期的挥拳拍打。



小女孩的妈妈在公开课上发现女儿被同桌男孩欺负,但老师在教室走动却不制止男孩,直到小女孩妈妈要求查看监控,才知道自己宝贝的女儿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


事件中的男孩子犯了错,家长道歉时的态度不仅敷衍,而且言语之间还推卸责任。


家长的这种行为无疑是给自己孩子灌输一种“恶性”思想:


犯了错,轻描淡写地说句对不起就可以了。

犯错了也不能全怪自己,这本来就不是你的责任。


如果在犯错时没有人加以制止,在犯错后又有人为孩子开脱,在这种纵容环境下,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01

缺乏指引,孩子的恶会超乎想象


2020年,在上海的某家书店里,10岁男孩诱骗5岁小女孩舔下体。



监控拍下了男孩猥亵小女孩的全过程,这个10岁的男孩先是诱骗5岁的小女孩去厕所,见女孩不答应便直接动手,明目张胆的对女孩进行猥亵。


2018年,一位网友在网上上传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她姑姑的孙子是个身高1.4米,体重120斤的四年级学生,小男孩将她怀孕4个多月的嫂子无故推下楼梯。


后来,小男孩毫不知错的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嫂子会不会也流产。”


卢梭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你也许不知道,纵容一个孩子的恶意, 到底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熊孩子的恶意行为让无数父母反思:到底是什么让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做出了这样无法想象的行为?



02

父母纵容,是孩子恶化的养分


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


10岁男孩猥亵5岁小女孩的事情曝光后,哪怕面对监控,男孩的母亲也拒不认错,有恃无恐的表示自己是上海本地人,不怕警察查!


男孩的母亲替自己的孩子辩解,诬陷女孩是自愿的!



母亲在孩子犯错时毫无底线的偏袒纵容,这种“恶”的思想便由此传输给了孩子,从此让“恶”的种子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


卢梭《爱弥儿》中说过:“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在他们犯错时埋下的恶果,也会害人害己。


刘涛曾在《金星秀》上分享过自己的 育儿 诀窍,“要让她懂规矩,不要那么的随意、随性。”



孩子为什么会变坏?因为犯错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有时父母还纵容着孩子犯错。


如果一直纵容孩子犯错,不仅会伤害到他人,孩子和父母也终究会自食其果。



03

如此行径,父母应该怎么做?


想要尽早防范孩子这种“恶作剧”行为,父母不妨尝试下面三种方法。


1.教孩子明辨是非


小孩子的“是非观”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只有从小教孩子明辨是非,孩子才能够 健康 向上地成长。


《三十而已》中顾佳的儿子面对幼儿园老师的考核时,因为没有理解老师说的“首都”是什么意思,急得直接咬了老师的胳膊。



回家后,妈妈顾佳没有单方面地责怪孩子做错了,而是温声细语的告诉儿子咬老师是不对的,引导孩子明白一个道理:犯错了,是需要道歉的。


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从小传输的观念,会持续影响孩子的一生。


2.赞赏孩子的善良


泰国公益短片《无法被弄脏的善良》中,妈妈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放学,却看见孩子浑身脏兮兮地走过来,妈妈心里开始责怪起孩子。



这时,屏幕里突然播放起孩子做的好事,妈妈才知道,孩子并不是贪玩弄脏了衣服。


孩子在出校门时,看见一位老爷爷的车翻倒在泥潭里,很多孩子都选择去帮助老爷爷搬东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知道妈妈看到自己弄脏衣服一定会很生气,但是依旧选择去帮助老爷爷,这一份纯粹的善良,值得父母守护和赞赏。


妈妈知道孩子是做了好事后,赞扬了孩子的善良行为。


父母多一分赞赏,孩子心里便多一分阳光,这份来自于父母的温暖,也会让孩子更加积极向上。


3.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


前几天逛街,我看到一辆 汽车 离开停车位时不小心碰倒了街边的电动车。


车主没有第一时间扬长而去,而是下车扶起电动车,看到自己把电动车撞坏了,便询问街铺的工作人员,是否知道电动车主人是谁。


汽车 上的孩子也学着爸爸问路人,“阿姨,我爸爸找电动车的主人,你认识吗?”


等电动车的主人回来,两人协商后把问题解决了。


这个小孩也许不懂爸爸为什么这么做,但这一幕一定在他心里留下了印记:犯错后需要道歉并且解决问题。


父母从小教会孩子什么叫做底线,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向上地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