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如题所述

一、地形地貌

山东省东临大海,西接华北平原,地处黄河下游,介于北纬 34°22. 9' ~ 38°24. 01',东经 114°47. 5' ~122°42. 3'之间。泰沂山脉横卧境内中部,地形地貌复杂。根据地形特征,分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丘陵和鲁西北平原 3 个地貌分区 ( 图 1 -1) 。

图 1 -1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貌分区

1. 地形地貌分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中部凸起,四周低洼,中部泰山、鲁山、沂山、蒙山海拔均在800m 以上,其中顶峰海拔 1524m 的泰山为群峰之首,向外过渡为标高 400 ~ 800m 的低山及 400m 以下的丘陵。一系列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呈 NW - SE 方向弧形相间展布。由古老基底片麻岩组成的高山峻岭,地势陡峻,切割强烈; 由早古生代碳酸盐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形成单面山、桌状山或帽顶状山顶。

鲁东丘陵区: 由胶莱盆地、胶北和胶南低山丘陵 3 部分组成。中部胶莱盆地为中新生代沉积,地面开阔,分布有冲积平原、准平原和低缓丘陵,地面标高 10 ~300m。胶北和胶南低山丘陵主要由胶东群、粉子山群变质岩及侵入岩组成,以胶北大泽山—艾山—伟德山形成的东西向分水岭和胶南五莲山—崂山北东向分水岭地势最高,山势挺拔,坡陡谷深,为海拔 600m 的低山区,周围环绕 400m 以下的丘陵山地和准平原,近海分布狭窄滨海平原。

鲁西北平原区: 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河冲积及山前洪积物堆积而成,略成弧形环抱鲁中南丘陵山区北、西两面。地势平坦,标高大多在 50m 以下,仅西部地区地势稍高,达 60 ~70m。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一些洼地、坡地、岗地等微地貌景观。

2. 遥感地貌解译

山东半岛卫星遥感影像图 ( 图 1 -2) 是陆地卫星从 705km 的外层空间扫描成像的山东半岛鸟瞰数字影像,是山东半岛之真实缩影。它用遥感这一先进的对地观测技术,完美地再现山东半岛锦绣河山,宏观概略性强,现势性好,信息丰富,可灵活处理。

图 1 -2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卫星遥感影像

(1)ETM图像地形地貌特征

影像图形象逼真地反映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地貌类型划分及其成因类型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

1)黄河入海口冲淤变化:黄河年平均径流量为419×108m3,水中年均含沙量为25kg/m3,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水系,每年平均有10.5×108t的泥沙被搬运、沉积至河口。如此大量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沿海造陆最快、土地面积增加最多的地区。

2)鲁中南构造侵蚀中低山丘陵区:从宏观上看,山区均反映为蓝色-绿色调的色异常特征,灰岩区多反映为蓝色的色异常,变质岩及岩浆岩区多反映为绿-淡蓝色的色异常。中强度切割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影像上反映为细密集状纹理、绿色调的色异常特征;弱切割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区,相对中低山区纹理粗疏,影像上反映浅蓝色调的色异常特征;剥蚀堆积平原,沿河谷盆地边缘地带分布,影像为麻斑状蓝绿色调;堆积山间平原,为橙红-红色调。

3)鲁东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宏观影像为黄绿-橙共同色调不规则纹理,植被发育表现为红色。中切割剥蚀构造低山,分布局限,为暗绿—棕红色调不规则团块状;弱切割剥蚀构造丘陵,分布广泛,由于岩性、植被等因素影响,胶南、胶北影像有所不同。

(2)ETM图像水系特征

山东半岛水系较发育,影像图可清晰地显示地表水系分布现状。

1)山溪性河流图像特征: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和鲁中南山区。胶东半岛地区,以大泽山、艾山、昆嵛山、伟德山等山系构成大体近东西向的分水岭,形成南北分流不对称水系,河床内多干枯无水,水系在影像上反映为相对较浅的色异常特征。

2)坡水性河流图像特征: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地区,由于河内多水,影像反映为浅色调特征。

(3)ETM图像地质构造特征

本区基岩广泛出露,断裂构造也较发育。影像图宏观地层显示出山东古老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区的地质特征。鲁东地区变质岩为深蓝绿色,植被(林草)较茂密,稀树枝状水系。岩浆岩主要发育在胶东地区,区内水系发育,多呈丰字形、平行羽状、格状、放射状、向心状、树枝状等特征,影像上均反映为相对较浅的黄绿色。

从影像图上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纵贯山东中部、规模宏大的沂沭断裂带把山东分为鲁东、鲁西两大部分,而且明显地可看出鲁东、鲁西地区地质构造格架的差异性。鲁东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鲁西地区则以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同时在第四系覆盖区又显示了隐伏构造和环形构造信息。这不仅为区域地质构造增加了新的认识,而且为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各方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遥感信息。

二、气候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年平均气温11~14℃,由半岛至内陆递增。半岛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潮湿凉爽;内陆接近大陆性气候,比较干燥。据1956~1999年降水资料分析,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6.5mm。时间分布规律为:年内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之比高达2.62倍(1964年为全省的丰水年,年降水量高达1169.3mm,而1981年是枯水年,年降水量仅445.5mm);空间分布不均衡,鲁中南山区最高为600~1100mm,半岛地区为500~800mm,鲁西北平原最少,为500~700mm。

三、河流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水系发育,主要河流除黄河外,还有十余条较大河流和数百条中小河流,构成黄河、淮河、海河和鲁东沿海诸河4大水系(图1-3)。黄河水系主要有黄河、大汶河等;淮河水系有东加河、西加河、沂河、沭河等;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马颊河、徒骇河等向东北流入渤海;鲁东沿海主要河流有小清河、潍河、白浪河、弥河、淄河、孝妇河、胶莱河、大沽河、五龙河、黄水河、夹河和付疃河等。上述多属雨源型河流,水文特征表现为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平衡,6~9月份最大,10月份至次年5月份最小,出现较短的夏汛期和较长的枯水期,甚至断流。

图 1 -3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水系流域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