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视广播大学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要在“行政管理”专业以内,字数在5000字左右。
要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资料请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2.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
一、社会调查定向题目
1.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
2.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
3.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
二、调查对象
1.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的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且到目前为止未离开农村着。
2.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的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且到目前为止未离开农村,外出打工者。
3.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的对象是2004、2005和2006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
三、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四、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9月21日——10月21日)。

请各位大侠帮忙,散尽分数跪求。
肯定会加分的,谢谢了。。。。
最好是原创,毕竟现在网络太发达了!

第1个回答  2011-09-20
1. 关于贫困地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问题的实践报告(字数:10587,页数:12)
2. 城市化进程农民市民化的文化途径研究(字数:8096,页数:11)
3. 公务员录用制度研究(字数:9698,页数:09)
4. 关于A区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平的实践分析(字数:7761,页数:10)
5. 关于辽阳市重点企业物流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字数:6313,页数:10)
6. 关于农村土地整合乡镇府调查职能的调查报告(字数:9728,页数:12)

可联&系>Q=Q:136.........后面输入....775
..........接着输入12......5
Q%Q空>间里有所有内容。
第2个回答  2011-09-22
试论组织公民行为探讨的来源和开展
组织公民行为探讨的来源和开展
大半个世纪之前,社会零碎学派代表Barnard(1938)提出,组织是协作力气的结合体。强调对全部组织零碎而言,协作志愿是不成或缺的。他以为正式组织不成能预期到达组织目的所必需的全部要素,员工的协作志愿对正式组织构造是一个关键要素,不然正式构造就成为空壳。
Katz(1964)提出组织有用运转依赖员工的三类任务行为:1)员工必需努力参与并留在组织中;2)确保员工以可信任的方式完成特定角色的义务;3)员工必需自觉完成创新及逾越任务请求的自觉性活动,即自觉地为组织完成少许份外之事。Katz和Kahn(1966)区分了角色内行为和自觉行为的不同,即上述的第二、三类行为。
Bateman和Organ(1983)按照Katz的观念,将上述的第三种行为定义为公民行为。以为公民行为是未有正式解释、但为组织需求的行为,包括:1、协助义务17绩效落后的同事;2、自发维护任务环境清洁;3、毫无埋怨地承受暂时任务;4、自愿承当未受指派的义务;5、提出对部门无益的提议。Smith、Organ&Near及Oragan(1983)正式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Smith、Organ&Near(1983)提出,在一个组织中,组织公民行为不在正式的合约规则之内,也不被组织的正式奖酬零碎间接或地下认可,员工能够自在确定施行与否,但是从总体上无益于组织效率的员工组织内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提出的最后并没有引发太多的关心。
但是,随着企业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企业组织构造由保守的层级构造向以团队为中心的扁平化构造的转变,使得组织公民行为逐步成为学者和管理者关心的热点。不只以组织公民行为为主题所发布的论文每年都在不停地疾速增长,并且对组织公民行为探讨的兴致也逐步从组织行为范畴分散到其他普遍的范畴,如人力资源管理、社区管理、战略管理、指导迷信及军事心思等。
从最后的探讨开端,探讨者们就把组织公民行为当做为一种积极的、对组织以及组织绩效有利的行为。保守的组织公民行为探讨有三个根本假定: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是无私的或利他的;组织公民行为可以促进组织运作的有用性;组织公民行为最后对员工有利。但是,随着对从事组织公民行为动机的关心和探讨、随着探讨者对组织公民行为主体的关心,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引发人们的留意。
John E.Barbuto,JR(2001)以为,员工从事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能够分为五个方面或来源:内在动机(intrinsic process motivation)、制度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内在性自我概念动机(self-concept-external motivation)、内在性自我概念动机(self-concept-internal motivation)和内在目的动机(goalinternalization)。内在动机的组织公民行为者是出于对任务的真正喜欢、是从内心深处把任务做为对本身的一种奖励、是对组织和同事的一种真正的关怀和爱惜;制度性动机的组织公民行为者从事公民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一定的内在奖励,如更多的薪酬、提升等。
内在性自我概念动机的组织公民行为者从事组织公民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本身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印象或让别人认可并承受本身的才能和价值观;内在性自我概念动机的组织公民行为者从事公民行为的目的不过依据本身内在的规范行事,是为了进步本身的才能或增强本身原有的价值观念;内在目的动机的组织公民行为者只做那些与本身的价值体系相同的事情。在剖析了少量组织公民行为文献和给动机的根底上,Eran Vigoda-Gadot于2006年提出了强迫性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并经过实证探讨证实了强迫性组织公民行为不只不能对组织和组织绩效发生有利影响和后果,并且会损坏员工的身体安康和家庭关系,这在一定水平上赞成了Mark C.Bolino(2005)等人所作的《组织行为的本人本钱:本人缔造性、角色负荷过重、任务压力和任务-家庭抵触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关于组织公民行为负面影响的探讨,是组织公民行为探讨开展的必定,也是人本思想的回归,它的显示不只不会影响到人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关心、探究及理论,相反,它扩展了组织公民行为实际探讨的范畴,为在理想任务中培育组织公民行为设置了提示牌。

本文选自591论文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