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村”富起来了,他们的成功能够复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4

本文选取几个农村发展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试图找到他们的成功之道。绿维文旅发现,这几个成功的村庄,甚至有的被称为网红村,我们能否复制它的成功。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几个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农科村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农家乐 旅游 发源地,在花卉产业的基础上,嫁接出了农家 旅游 业,成为全国乡村 旅游 的典范,名声更是享誉中外。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被称作“亿元村”。

一、创业史

农科村发展史—四次艰辛创业经历,概括为十六个字 “扬雄故里、农家乐土、花木之村,盆景之乡”

二、创新发展模式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找人

在政府的指导下,为实现农科村核心景区提档升级,友爱街道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徐家大院旗下的"四川徐氏智慧文化 旅游 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公司"成都海棠富农农业 科技 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成都农科村景区管理运营有限公司,于2018年3月2日正式挂牌启动。

聘请了乡贤院士10位专家顾问导师18位,致富带头5人、返乡创客24、技艺匠72人、新老村民2386人,经营户&公司共计56家。

2、三权分置,共享村庄

结合三权分置采取转让、联建、入股、租赁、托管 等多种模式,引进平台基金和实力投资人,对现有经营户进行"腾笼换鸟",推进农家乐(乡村酒店)转型提升,打造"国际乡村会客厅·主题民宿聚落群"。

3、解决钱谁来出的问题

以一村带十村多元混合制模式, 引进36个业态超级品牌IP ,吸引 文创、艺术、国学、陶艺、汤道、网红、茶道、原木、奇石 等多个主题特色民宿聚集,72种细分类别产品,500创客汇集一堂。

三、整村运营模式

当地龙头企业徐家大院旗下的“四川徐氏智慧文化 旅游 有限公司”占股35%,与村集体公司“成都海棠富农农业 科技 有限公司”占股65%,合作成立了成都农科村景区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整体实施策划、包装、营销、招商、运营。

在整个过程中,村民首先是有保底租金收益,其次参与集体分红。还可以参与景区岗位打工做服务。据农科村“荣誉村长”范国辉先生介绍:刚开始,在吸引项目和资金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组建运管公司时我们的启动资金只有20万,这个钱连做考察接待费都很紧张。

一年后,农科村吸引了160多组投资考察组,成功引进返乡创客十几个特色主题业态:有艺术设计、中医汤道、茶道禅修、国学文创、亲子乐园等,带动了4组原住民村民返乡创业提档升级,实现总投资过亿元。

高桥街道下浦郑村位于高桥街道东北面,全村共有393户、1265名村民。 下浦郑村制作米面已有100多年 历史 ,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浓郁,销售量占台州市米面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下浦郑村的米面产业以低、小、散加工作坊为主,整体加工程度不高,生产设备及技术落后,品牌、质量效益不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助推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转型升级,高桥街道借助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产研结合、农旅融合三股合力打造集生产加工、参观体验与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高地。 项目按照一堂一坊一园一区一馆(文化礼堂、制作工坊、米面公园、体验区、展示馆)的规划 ,兴建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特色米面产业园区,内设10个生产车间,统一配置米面加工设备,建造废水处理设施,全面杜绝米面加工废水入河,保护村庄环境。

园区顺利建成后,先后有十余家米面加工作坊入驻,通过共享厂房、设备、水电等,实现米面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通过塑造米面生产基地、米面文化展示馆、米面文化节等米面主题文化,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米面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随着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规模化进一步成型, 米面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1.3万人次,新增经济效益400万元 ,实现了米面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振兴。

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 旅游 发展的重要节点。该项目由安徽淮商集团与合巢经开区联手打造, 早期规划总投资3个亿,历时3年打造。 三瓜公社的三个村,定位各不同,冬瓜为民宿村,西瓜为 美食 村,南瓜为电商村。 企业带钱入乡,和村集体一起开发乡村资源,帮助村子做项目、卖产品;创造出了很多机会,资源资金人才的聚集,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南瓜电商村, 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

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

已开发出 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 千余种特色商品和 旅游 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认可,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

冬瓜民俗村, 主要产业为半汤6000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

挖掘还原巢湖地区6000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6000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等。

引入客栈、民宿、温泉 养生 、 旅游 度假等乡村 旅游 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

西瓜 美食 村, 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

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 旅游 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

三瓜公社采用“企业 + 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 ,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 美食 村”和“南瓜电商村”三大主题定位,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 探索 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 + 三农”之路。而实现的路径则是文旅、农旅和商旅。

文旅是三瓜公社的核心。

三瓜公社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地理位置上,坐落于中国四大古温泉之一、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半汤。

三瓜公社以农旅为主营业务,引领三瓜公社的建设发展。

在春天,三瓜公社举办油菜花节,成功地让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转成 旅游 业的从业者。农民,在花田里面卖起了油菜花蜜,也有人卖起了菜籽油、菜籽饼等等。

以前农户种的这些农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农旅改造,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以前当地的西瓜,也就卖到一块钱一斤,甚至几毛钱一斤,还要想办法搞个车拉到城市里面才能卖掉。通过对产业的调整,三瓜公社举办了三瓜公社西瓜节。西瓜卖到三块钱一斤,并且一售而空,根本不愁卖。

商旅是夯实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

在三瓜举办过多场峰会:农村电商峰会、农旅峰会和美丽乡村建设大会等。三瓜公社的各类商贸活动越来越多,和 旅游 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

在产业上,三瓜自2015年开始,就已经梳理出四大系列产品。

这四大系列产品,全部是依据本地文化开发的,分别 是茶、泉、农特系列和文化系列 。根据四大系列,已经成功开发出200多款产品。比如说茶,就深度开发了半汤红茶、半汤绿茶和半汤烤茶。烤茶工艺早已失传,根据古籍记载,深度还原了这种具有两千多年的烤茶工艺。

三瓜公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种养、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有机整合,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开展订单式农业,快速实现致富。

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植标准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打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依托已经成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的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引导农民或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

我认为,上面的村庄都是成功的,甚至有的被称为网红村,但是你很难完全复制它的成功,只能说他们的成功都不是突然的,都是不断积累之后的突然爆发。农村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所有的成功都是依托本地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做好基础设施,做好发展规划,进行市场化的运营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