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三语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1-20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嗟叹/街道 讥诮/俏丽 渐染/渐次

B.挟持/偕同 舷窗/炫耀 差遣/参差

C.晦涩/麾下 饯别/栈道 执拗/拗口

D.荫蔽/湮没 梦魇/笑靥 翘首/翘楚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当然,领导干部的激情,不是声嘶力竭,更不能转瞬即逝,而需要理性、持久地释放。在现实中,总能看到一些人把激情与冲动一视同仁,“拍脑袋”决策造成工作失误,盲目的政绩追求损害群众利益。在现实中,也能看到一些人在重大任务、重要工作中充满干劲,在日常工作、普通岗位上却得过且过;初上任时雄心勃勃,干上几年后就懈怠萎靡。这些,都是虚假的激情,充其量只是情绪化的表现。如果激情是一种可贵的状态,那么理性、持久的“深沉激情”,更是一种高远的境界。

A. 声嘶力竭 B. 转瞬即逝 C. 一视同仁 D. 得过且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3分)

A.12月3日,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高铁奇迹”,中国高速铁路网构建又登上一个新台阶。

B.除了有关曹禺的剧目演出外,国家话剧院在今年也推出了大型话剧《肖邦》,这是为纪念世界音乐大师肖邦诞辰200周年而创作的精品巨制。

C.广州亚运会不仅收获了赛场上拼搏进取的动人故事,收获了亚洲各国各地区和谐相处平等竞争的友谊,也收获了举办大赛与优化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相互促进。

D.微博就像一个信息的自由市场,若要其不偏轨,需要传播者、制造者、接受者和有关监管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4.下面六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是在盘根错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智慧 ②把主体的精神无限压缩

③然后来换得苟且偷生的空间 ④庄子的哲学和老子一样

⑤其诀窍就是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 ⑥是在夹缝中求生的技术

A.④①⑥⑤②③ B.④⑤⑥①②③ C.④⑥①⑤②③ D.④⑤②③⑥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5.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 背叛

C.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罪:罪行

D.士争临城死敌 敌:对抗,抵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①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①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②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C、①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然孟舒自髡钳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3分)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王长者,不倍德

③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④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⑤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A.①④⑤ B.③⑤ C.④⑤  D、①②③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准备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

②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10. 阅读下面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①·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释: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4分)

(2)下阕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2)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苏轼《赤壁赋》)

(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我国饮用水战略

历史上,人类一般从河流取水。到19世纪,开始建城市水源水库存水。20世纪上半叶,由于污染严重,又开始建自来水厂制水。20世纪下半叶,自来水厂也难以保证饮用水质量,饮水机应运而生。到了21世纪,这种“退缩战略”,更进一步发展为用瓶装水来保证饮用水质量。但这只是改善了部分人的饮水质量,相当多的人不能受益。同时,由于放弃了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还会降低灌溉水的量和质,甚至使我们吃含污染成分的食品,再回到“质量型饥饿”的贫困状态。

与“退缩战略”的做法恰恰相反的是“扩张战略”,从修复水生态系统入手,保证河流水源地供水质量,从而保证自来水直饮,至于饮水机和瓶装水只是辅助手段。很显然,前一种战略是治标的战略,后一种是治本的战略。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饮用水问题,必须采取大系统、长周期的策略。

我国饮用水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必须节水。提高灌溉利用系数0.15,即可以解决农业缺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并实现工业节水,即可解决城市缺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节水能力形成的价格基本上只有南水北调进京价格的1/2。

目前我国最缺水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在历史上并不缺水,19世纪中叶以前,长城以北的华北广大地区都是牧区,畜牧业是与自然良性循环的产业。后来,华北北部和内蒙南部的牧区全变成了农区。为了保证农业用水,黄河和海河及其大部分支流断流,地下水位急剧降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与此同时,牧民北迁到载畜力很低的贫瘠草原,严重破坏当地植被,降低保水能力,从而造成整个华北全面缺水。在陕北和甘肃北部也有同样的现象。我们应做20年规划,在上述地区实行“退农还牧,退牧还草”的政策,使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相适应。

我国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乡镇企业和养殖业发达,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侵害了江河湖沼等地表饮用水源,而且侵害了浅层地下水源,对城市和农村的饮用水都造成了直接威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突破目前以行政区划为主的治污思路,以流域为单元治理。

目前许多以原河流为饮用水源的城市都建立了自备饮用水源水库,这种战略弊大于利。除了水库产生本底污染,水质会逐年下降,城市保护水源水库的总投入也大于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投入。所以,城市只有肩负起修复水生态系统的责任,才能真正实现“流水不腐”。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扩张战略”是指在对水的治理范围上逐步扩张,最终修复地域水生态系统的战略。

B.19世纪中叶以前华北并不缺水,但由于产业与种植结构改变,成了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C.节水能力形成的价格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饮用水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的矛盾。

D.城市建立自备饮用水源水库的最大弊端是总投入大于对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投入。

E.“退农还牧,退牧还草”是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保持生态系统的方法。

13.下面是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饮用水问题的策略”的表述,不符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华北西北地区,应使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相适应。

B.在南方,应加强治理污染,改变治污思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治污。

C.在城市要解决缺水,只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并实现工业节水。

D.在全国,必须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我国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关键。

14.文中“退缩战略”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治标的战略”?(4分)

15.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饮用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及你的解决建议。(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6.文章前后两次描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17.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4分)

18.从全文看,文章是如何表现“寂寞”之情的?(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杜甫在夔州

①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②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域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③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④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⑤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19.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5分)

21.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6分)
王立群说:“文化奶妈”的说法是从去年年底“百家讲坛”正红火时开始的,不知道一些观众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称谓?王立群承认,对于这样的称谓,自己是哭笑不得,但别人非要这样称呼,自己也没有办法,“天要下雨”,又有谁能管得了?王立群笑言:“真正的奶妈了不得,也不好当。奶妈首先要有奶,否则就无法哺育孩子。‘文化奶妈’,首先得有渊博的、深厚的文化知识,否则也当不好这个‘奶妈’。”他说,现在,社会需要有人站出来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普及我们的经典著作,引导读者去研读先贤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这个普及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的,我们只不过是有幸被选中了而已。”王立群说,学者要有奉献的精神,要有敢于当“文化奶妈”的精神。即使不被大众理解,甚至遭受误解,但只要社会有这样的需求,就要有勇气站出来。“如果大家都有‘奶’吃,也就不需要‘奶妈’了,这也是现时我们这些‘奶妈’所追求的目标。”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文中“文化奶妈”的真23.下面是《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一段文字,阅读后按照要求答题。(6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语文课上,同学A说,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王熙凤的虚情假意、矫揉做作,老师非常赞赏,而有同学表示不理解,没看出来。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帮A至少说出两点理由,解决同学的疑惑。语言要明白连贯,有角度,有分析,表达方式不限。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带着梦想前进”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1.C2.C
3.A4.C
67.B8.D
9.(1)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2)①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②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宫。
10.(1)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诗人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只能借(赊)酒浇愁。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农村景象,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无可奈何的情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村民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

11.(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2. B E

13. C

14.“退缩战略”是指从河流取水逐步退缩到瓶装水,以保证饮用水质量的战略。

因为它难以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只是改善了部分人的饮水质量,还会降低灌溉水的量和质造成食品污染,所以称之为“治标的战略”。

15.(1)饮用水资源极度匮乏; (2)生态破坏,导致饮用水源萎缩;(3)水域污染极为严重。建议

16.前一次是实写,后一次是虚写。由实而虚,既突出了老友爱花、乐观的形象,又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老友深切的怀念

17.老友在世时,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

18.①用往日的花美人乐来反衬今天花开人亡的寂寞。②用失主之花的低眉敛目来映衬失友的作者的寂寞。③通过想象故人的园花在今冬明春的悲惨命运,来表现内心的寂寞。④结尾用貌似不合情理的祈祷(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来强化寂寞。

19.(1)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2)有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3)有的诗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

20.(1)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2)夔州人民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3)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4)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

21.第一问:“变”在注重于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产生的结果: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中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

22.(1)通过“百家讲坛”普及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传播传统文化,普及经典著作,引导读者研读文化遗产。

23.从两处神态描写看,王熙凤一会还在用帕拭泪,马上就能转悲为喜,如果是真心同情黛玉,她情绪变化怎么会这么快?从三句问话描写看,王熙凤不停地发问,黛玉没有机会回答,如果是真心关心黛玉,她怎么会不等待黛玉的回话?
第2个回答  2012-01-27
不会也是FT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