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蕲县镇的马蹄烧饼历史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提起蕲县(今为:埇桥区祁县镇)金黄圆美、香酥可口的马蹄酥烧饼,可谓远近闻名,建国初期由于皖北籍赴京的军队将领、领导干部较多,马蹄酥烧饼也被带入了人民大会堂,久吃不厌。马蹄酥烧饼用料十分讲究,主料一定要用雨前收获的小麦磨成的白面,辅料黑芝麻也要第一次收获粒大饱满的,驴油打底,豆秸火烧烤。制作出来的烧饼色如黄金,形如满月,香酥可口。至于制作工艺,那是工匠们的祖传秘方,就不得而知了。

马蹄酥烧饼是纯手工制作,但整个过程使用的却是大工厂的流水作业法。一皓首老人悠然地把揪在案上的面剂子揉搓成团,扯成长条,摔打在铁板上;左手不停地撕扯着,右手缓缓地伸出食指粘上驴油,慢慢地抹在面条上,悠悠地卷成陀螺卷,放在铁盘上。另一高挑女子伸出白皙清爽的手蘸一下不知用什么工艺调制成的液体,把陀螺卷轻轻地拍成薄饼,嫣然地把它贴在烤炉上。负责烤制的年轻小伙子在炉前把烤好的烧饼不急不躁地夹放在干净的铁盘上;一窈窕淑女,轻挪莲步,笑意盈盈地把烤好的烧饼不慌不忙地送到顾客面前。整个过程有序而缓慢,悠闲而自得。尽管炉前排着这么多等吃烧饼的人,店家的几个人仍然不急不躁地按成序操作,并不赶着制更多的饼,卖更多的钱;好像他们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享受制作的过程,抑或是为了这门祖传手艺的传承?抑或是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食客们拿到久已神往的烧饼,小心翼翼地咬一口,奇香满口,清香润肺;细数起来,小小的一只烧饼,竟然有十来层面皮,而且层层不相粘连;面皮上的黑芝麻颗粒饱满,油光发亮;驴油闪着诱人的光芒。看着这浸透着艺术、满蕴着 历史 的千年烧饼,便十二分地珍惜,一边吃,一边还用手接着那掉下来的渣滓,生怕浪费一点点。

说起祁县的马蹄酥烧饼,还得从陈胜吴广起义聊起。

公元209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向秦王朝举起了反抗的大旗。起义军首先攻克了古城蕲县,铲除恶霸,开仓放粮,受尽折磨的穷苦百姓欢欣鼓舞,为了感谢义军,百姓们纷纷从家里提来猪肉、羊肉、鸡蛋、白面等犒劳义军。陈胜及其义军本着不拿百姓任何东西的原则,婉辞谢绝。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翁,端来一馍筐烧饼,老泪纵横地跪在陈胜王的马前,恳切地说:“陈将军,我家里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儿,要不是陈将军到来,一家人眼看就只有饿死的份了。多亏陈将军开仓放粮,使我家老少十几口人才不至于饿死。我用分来的白面考一筐烧饼,略表我的心意,希望陈将军一定收下!”面对真诚的老人,陈胜在马背上双手抱拳,感谢老人家。言毕,催马扬鞭,不料鞭梢带起馍筐,一筐烧饼撒落在马蹄前,正好被刚抬起的马蹄踏得粉碎,陈胜急忙跳下马来,扶起老人连连致歉,并风趣地说:“哎呀,老人家,你的烧饼真酥,看,和我的马蹄一样大小呢!”从此蕲县马蹄酥烧饼便流传开啦!

听说有几十年的 历史 了,好像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