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3年高考江苏卷理科数学试卷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03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5 3. 4.8 5.3 6.2 7.. 8. 9.
10. 11. 12. 13.或 14.12
二、解答题
15.解:(1)∵ ∴ 即,
又∵,∴∴∴
(2)∵ ∴即
两边分别平方再相加得: ∴ ∴ ∵

16.证明:(1)∵,∴F分别是SB的中点
∵E.F分别是SA.SB的中点 ∴EF∥AB
又∵EF平面ABC, AB平面ABC ∴EF∥平面ABC
同理:FG∥平面ABC
又∵EFFG=F, EF.FG平面ABC∴平面平面
(2)∵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BC
AF平面SAB
AF⊥SB
∴AF⊥平面SBC 又∵BC平面SBC ∴AF⊥BC
又∵, ABAF=A, AB.AF平面SAB ∴BC⊥平面SAB又∵SA平面SAB∴BC⊥SA
17.解:(1)由得圆心C为(3,2),∵圆的半径为
∴圆的方程为:
显然切线的斜率一定存在,设所求圆C的切线方程为,即
∴∴∴∴或者
∴所求圆C的切线方程为:或者即或者
(2)解:∵圆的圆心在在直线上,所以,设圆心C为(a,2a-4)
则圆的方程为:
又∵∴设M为(x,y)则整理得:设为圆D
∴点M应该既在圆C上又在圆D上 即:圆C和圆D有交点

由得
由得
终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18.解:(1)∵,
∴∴,

根据得
(2)设乙出发t分钟后,甲.乙距离为d,则

∵即
∴时,即乙出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由正弦定理得(m)
乙从B出发时,甲已经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 m 才能到达C
设乙的步行速度为V ,则
∴∴
∴为使两位游客在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范围内
法二:解:(1)如图作BD⊥CA于点D,
设BD=20k,则DC=25k,AD=48k,
AB=52k,由AC=63k=1260m,
知:AB=52k=1040m.
(2)设乙出发x分钟后到达点M,
此时甲到达N点,如图所示.
则:AM=130x,AN=50(x+2),
由余弦定理得:MN2=AM2+AN2-2 AM·ANcosA=7400 x2-14000 x+10000,
其中0≤x≤8,当x=37(35)(min)时,MN最小,此时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由(1)知:BC=500m,甲到C用时:50(1260)=5(126)(min).
若甲等乙3分钟,则乙到C用时:5(126)+3=5(141) (min),在BC上用时:5(86) (min) .
此时乙的速度最小,且为:500÷5(86)=43(1250)m/min.
若乙等甲3分钟,则乙到C用时:5(126)-3=5(111) (min),在BC上用时:5(56) (min) .
此时乙的速度最大,且为:500÷5(56)=14(625)m/min.
故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43(1250),14(625)]范围内.

19.证明:∵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其前项和

(1)∵ ∴
∵成等比数列 ∴ ∴
∴ ∴ ∵ ∴ ∴

∴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原式成立
(2)∵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带入得:
∴对恒成立

由①式得: ∵ ∴
由③式得:
法二:证:(1)若,则,,.
当成等比数列,,
即:,得:,又,故.
由此:,,.
故:().
(2),

. (※)
若是等差数列,则型.
观察(※)式后一项,分子幂低于分母幂,
故有:,即,而≠0,
故.
经检验,当时是等差数列.
20.解:(1)由即对恒成立,∴
而由知<1 ∴
由令则
当<时<0,当>时>0,
∵在上有最小值
∴>1 ∴>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2)证明:∵在上是单调增函数
∴即对恒成立,

而当时,> ∴
分三种情况:
(Ⅰ)当时, >0 ∴f(x)在上为单调增函数
∵ ∴f(x)存在唯一零点
(Ⅱ)当<0时,>0 ∴f(x)在上为单调增函数
∵<0且>0
∴f(x)存在唯一零点
(Ⅲ)当0<时,,令得
∵当0<<时,>0;>时,<0
∴为最大值点,最大值为
①当时,,,有唯一零点
②当>0时,0<,有两个零点
实际上,对于0<,由于<0,>0
且函数在上的图像不间断 ∴函数在上有存在零点
另外,当,>0,故在上单调增,∴在只有一个零点
下面考虑在的情况,先证<0
为此我们要证明:当>时,>,设 ,则,再设

当>1时,>-2>0,在上是单调增函数
故当>2时,>>0
从而在上是单调增函数,进而当>时,>>0
即当>时,>,
当0<<时,即>e时,<0
又>0 且函数在上的图像不间断,
∴函数在上有存在零点,又当>时,<0故在上是单调减函数∴函数在只有一个零点
综合(Ⅰ)(Ⅱ)(Ⅲ)知:当时,的零点个数为1;当0<<时,的零点个数为2
21.A证明:连接OD,∵AB与BC分别与圆O相切于点D与C
∴,又∵
∴~
∴ 又∵BC=2OC=2OD ∴AC=2AD
21.B 解:设矩阵A的逆矩阵为,则=,即=,
故a=-1,b=0,c=0,d=∴矩阵A的逆矩阵为,
∴==
21.C解:∵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消去参数后得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①
同理得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 ②
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它们公共点的坐标为,
21.D证明:∵

又∵>0,∴>0,,



22.本题主要考察异面直线.二面角.空间向量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运算,考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1)以为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是平面的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 取,得,∴平面的法向量为
设平面与所成二面角为
∴, 得
∴平面与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23.本题主要考察集合.数列的概念与运算.计数原理等基础知识,考察探究能力及运用数学归纳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
(1)解:由数列的定义得:,,,,,,,,,,
∴,,,,,,,,,,
∴,,,,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5
(2)证明:用数学归纳法先证
事实上,[来源:Z_xx_k.Com]
① 当时, 故原式成立
② 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故原式成立
则:,时,

综合①②得: 于是

由上可知:是的倍数
而,所以是
的倍数
又不是的倍数,

所以不是的倍数
故当时,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于是当时,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故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追问

是没显示完吗,还是?

追答

你试一下在电脑去浏览?有一些字符手机不支持显示

追问

只有手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