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青奥会与我同在》的征文

跪求一篇《青奥会与我同在》的征文,不要粘贴过来的。若写的好的话,可提高悬赏~~

第1个回答  2011-08-20
我辛辛苦苦写的,希望被采纳。
2014,是一个多么普通的数字,但是也正是这个所谓的4个普通数字,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但是你可能很快就会想出来了。对了,就是这个答案。在这一年里,南京将举办第青奥会,那时,世界的目光将齐聚南京,而南京,也将以主人的身份,展现她最漂亮的风采!

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光荣的南京人,作为南京的一名学生,我们要赶紧行动起来,和青奥共成长,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努力学习,积极的宣传青奥知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青奥,迎接青奥,参与青奥,为这场即将召开的伟大盛会,贡献上自己的一份气力。

申请青奥的成功,对于南京每一个市民来说,无疑有一种冲动,有一种幸福,有一种自豪,有一种疯狂。而对于南京来说,这代表着中国事一个泱泱大国,代表了中国有能力举行这次世界瞩目的青奥会,代表了中国实力发展的一次飞越,更代表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重在参于的精神。

我觉得,青奥会就像一个大舞台,需要我们一起专心来参与、重在参与,我们不但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我们中国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我们还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我们南京漂亮的城市面貌,悠久的城市文化,和我们南京人的自信与毅力,让全世界都知道南京,了解南京,喜爱南京。

创办青奥会,首先重视四周的环境,走在这繁华的市井上,你随手扔垃圾时,你的心里可能会想:这么大的街,我丢个垃圾也没人会留意到;再说了,这么大的街,丢垃圾的人多了,多我一个也未几;还有啊,我们不丢垃圾清洁工干什么往呀!有了这些想法,你可能就会心安理得的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那我就要告诉你,你大错特错了。假如你在大街上随手乱扔垃圾,正好被正在中国旅游老外看见了,会给他们留下怎样的影响?他们会怎么想我们中国人?是的,随手丢垃圾的人很多,多你一个也未几,可是少你一个也不少啊!你就非给清洁工们制造点垃圾不可么?听了我这番话,我希看大家都好好想一想!我们是不是都应该以身作则,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了,让地面少一点“白色”,让大家的眼中多些茵茵绿草,苍天大树,五彩鲜花。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到青奥开幕那天,我们美丽的南京城,天,一定会更蓝,地,一定会更绿,水,一定会更清,花,一定会更艳,空气,一定会清新,交通,一定会更畅通。那时,我们可以向世界从容的大声宣布:青奥,我们准备好了。

支持青奥,创造未来。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我与青奥同在!追问

这个我早就看过了~~~对你无语了也~~

追答

我与青奥共成长  
 继奥运会后,又一个体育盛典——青奥会落户南京,并将在2014年8月中旬盛大开幕。青奥会顾名思义就是专为青年人而设立的体育赛事。也许你会说青奥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部分青少年才能够参加离大多数青少年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我们也只能在电视里一睹他们的风采,其实不然青奥会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  
 我与青奥共成长!青奥的到来掀起了一阵体育运动狂潮,这股狂潮迅速覆盖南京波及全国。只要看见体育场就一定看见我们青年人的身影青奥会带来的这阵运动热使不少人的童年多了些体育锻炼,少了些电脑游戏;多了些快乐,少了一些孤独;多了些阳光,少了些颓废;多了些坚强,少了些任性;  
 我与青奥共成长!伴着青奥会的到来全国各个有关部门单位,积极举办各类活动。“青奥大讲堂”让我们对青奥了如指掌;跳绳比赛让我着实体验了当运动员的感觉;“邻里运动会”让我懂得运动产生和谐之美!  
 我与青奥共成长!“世界给南京一个机会,南京还世界一个精彩!”作为南京人的我也想做一名出色的东道主我反复翻看南京大小线路的地图,为了能给老外指路我苦练英语!在不知不觉中我对南京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英语水平更上了一层楼。即使最后没有用武之地,对我的成长也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情!  
 听了我的介绍在细细一想,是不是你也发现了身边的青奥?

第2个回答  2011-08-23
看家乡巨变,为家乡自豪
青岛市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30年前的青岛到处是一片低矮的房屋人口也就100多万,只有前海栈桥一处旅游景点,是青岛的标志。自从1979年中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青岛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最先接受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挑战和洗礼。
在这改革开放的20年里,青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七区五市、7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黄岛以前是一个以打渔为生的小渔村,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成为了青岛最大的港口和经济开发区。东部开发是青岛的又一个亮点,从一个人口稀少、种田打渔的落后村庄群体,一跃成了全国闻名居住、饮食、旅游的圣地。青岛还有全国全世界闻名的品牌,如海尔、海信、双星等等,最有名的还要数我们的青岛啤酒,每年举办青岛啤酒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游客。青岛现在的旅游景点数不胜数,像崂山、栈桥、五四广场、鲁迅公园还有全国一流的第一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等......,甚至有许多景点连本地人都未曾去过。这30年的发展,不仅让青岛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且让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低矮灰暗的小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厦,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政策的改革让学生们安心的读书不再为失学担忧。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青岛。从我出生到现在,每天都在感受到他的变化。我为家乡骄傲!我为家乡自豪!祝福家乡美丽昌盛,祝福奥帆赛圆满成功。在未来的明天,我要用所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建设、为家乡的美丽,贡献我的青春与才华。青岛的变化:
*在1932年3月——1933年6月,新建柏油干路160公里。
*6年间,乡区道路里程增加10倍。
*1932——1935年期间,共建郊区校舍42所,使青岛郊区每个大村都有小学,小村设分校,基本可以容纳全区的学童,同时颁布法令,强制入学;否则罚款1-10元,但受罚后如果遵令入学,则退还罚金。
*在乡区新建了众多的民众学校、乡村公园、新式医院、合作社、公安分局等设施。
*在乡区建设如上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但乡区财政收入只有财政支出的1/8,完全以市区的收入补贴乡区。以上这些不以获取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输入,为青岛以后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教育的普及、新知识的推广、落后思想观念的改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
*为农民提供贷款,设立农场苗圃,实验推广优良的种子种苗,无偿分发果苗、蔬苗、菜种、麦种及牛羊猪鸡等优良种苗,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31年青岛市人口统计为40.3万人,1936年9月的人口统计为57.5万人。
*青岛的民族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族工业与外资的比例,从1928年的1:103发展到1936年的1:8,
虽然外资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青岛的民族工业的数量和门类都较此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931年,中国第一个水族馆——青岛水族馆开馆。
*1932年,青岛天文台从馆陶路迁至观象山,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栈桥回澜阁建成。
*八大关欧式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完成。
*1932年11月开辟沧口飞机场,1933年1月11日开通青岛至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空中航线。
*1933年2月16日,青岛第一体育场开工,仅用5个月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体育场。同年7月12日,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北方12省的103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同年,永安大剧院(又称青岛大舞台)落成,规模仅次于上海。
*1934年10月,青岛船厂新船坞落成。
*1936年,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成立,开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之先河。
*1937年,青岛建筑审美委员会成立,以奖励优秀建筑设计。
*1932年9月7日,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青岛宽松的舆论环境,吸引来了老舍、梁实秋、
王统照、王度庐、俞平伯、萧军、萧红、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一大批学者来青岛任教,胡适等
也来山东大学定期讲学。青岛的文化、报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1935年《青岛市施行都市计画方案》完成,这是青岛历史上的第3次全面城市规划。
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对城市布局、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区、工业区、港埠区都进行了完善而科学的规划。
其中沧口水道、前湾港的开发,环胶州湾快速路(高速公路)已经提出初步的规划方案,
甚至还规划了43公里的轨道交通——“市中心采用地下式(地铁),市中心以外采用高架式(轻轨)”。另外,在绿化、排水、污水处理厂、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高度、楼间距等方面的规划也不厌其详。
这次规划对青岛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规划都已经变为了现实,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示,如1992年青岛市政府的东迁、2001年提出的“三岛一湾”的整体布局。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高楼林立,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车水马龙。市场上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真可谓“城乡一体化了”了。
远的不说,就拿我的家乡——下达河来说吧,在我的记忆中,读小学时,连一个骑自行车上学的都没有,更不用提坐公共汽车了,不管路途多远,完全都是步行,午饭都是从家里带的,那时我们的手里根本没有零花钱,吃穿方面就更谈不上讲究,一套衣服一穿就是一个星期,到了星期天就得赶紧洗了,星期一再接着穿,就这样,一套衣服一直穿到不能再穿才能换件新的。吃的方面,在当时大米、白面只能在过年、过节时才吃上一顿,平时就只能以高粱米为主,高粱米也是很紧张,大部分人家粮食都不够吃,每顿饭大人们只是先让孩子吃,然后他们才肯吃,生怕孩子们的肚子饿着,看着孩子们能吃上饱饭,他们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该上初中了,虽然大多数学生已经骑上了自行车,但新的自行车还是寥寥无几。那时的马路不但狭窄,而且还坑坑洼洼,我们每天上学,一个来回要行三十多里,尤其到了冬天,大雪纷飞,路特别滑,前面如果有人摔倒,后面就紧跟着跌倒一大片,有的手跌破了,有的自行车摔坏了,可是同学们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而退缩,同学们越发显得坚强了,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我们呢?那就是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信念——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初中快毕业了,我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了,爸爸又重新给我买来了一台崭新的梅花牌自行车,而县里又给家里买了一台17寸黑白电视机,可别小看这台黑白电视机,在当时真令人羡慕,它使我们家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温馨。
随着经济的腾飞,小城镇建设进展迅速,过去狭窄、破旧、低洼、肮脏的路面再也见不到了,现在都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特别是我们乡政府门前的中心路段,在今年又进行了彻底改造。现在路面已达12米宽,同时安装了高标准路灯24盏。这条中心路已成为全县乡镇示范路,现在一座座二层小楼正拔地而起,你看,楼外的白瓷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多乡高雅、洁净,每当夜晚路灯亮起,整个街道灯光闪耀,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显得富丽堂皇,马路两旁的小柳树显得更加翠绿,绿得发光,绿得发亮。那景色简直比过去的皇宫还要漂亮。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设备更是一应俱全,组合柜、沙发,还有洗衣机、电扇、冰柜、冰箱、大彩电、电话“来”到了千家万户,人们高兴得奔走相告:“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现如今,我们的家乡文化用品商店、食品店、服装店、旅店……应有尽有,特别是龙峰寺风景区更是您假日旅游的好去处。
我们的家乡依山傍水,人们都说是“鱼米之乡”,这话一点不假,家乡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示了家乡人民的奋斗精神。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城市变了,乡村也变了,望着这一切一切的变化,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责任的重大,我一定努力工作,将来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灿烂辉煌。

和:
青岛的变化:
*在1932年3月——1933年6月,新建柏油干路160公里。
*6年间,乡区道路里程增加10倍。
*1932——1935年期间,共建郊区校舍42所,使青岛郊区每个大村都有小学,小村设分校,基本可以容纳全区的学童,同时颁布法令,强制入学;否则罚款1-10元,但受罚后如果遵令入学,则退还罚金。
*在乡区新建了众多的民众学校、乡村公园、新式医院、合作社、公安分局等设施。
*在乡区建设如上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但乡区财政收入只有财政支出的1/8,完全以市区的收入补贴乡区。以上这些不以获取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输入,为青岛以后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教育的普及、新知识的推广、落后思想观念的改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
*为农民提供贷款,设立农场苗圃,实验推广优良的种子种苗,无偿分发果苗、蔬苗、菜种、麦种及牛羊猪鸡等优良种苗,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31年青岛市人口统计为40.3万人,1936年9月的人口统计为57.5万人。
*青岛的民族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族工业与外资的比例,从1928年的1:103发展到1936年的1:8,
虽然外资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青岛的民族工业的数量和门类都较此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931年,中国第一个水族馆——青岛水族馆开馆。
*1932年,青岛天文台从馆陶路迁至观象山,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栈桥回澜阁建成。
*八大关欧式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完成。
*1932年11月开辟沧口飞机场,1933年1月11日开通青岛至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空中航线。
*1933年2月16日,青岛第一体育场开工,仅用5个月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体育场。同年7月12日,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北方12省的103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同年,永安大剧院(又称青岛大舞台)落成,规模仅次于上海。
*1934年10月,青岛船厂新船坞落成。
*1936年,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成立,开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之先河。
*1937年,青岛建筑审美委员会成立,以奖励优秀建筑设计。
*1932年9月7日,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青岛宽松的舆论环境,吸引来了老舍、梁实秋、
王统照、王度庐、俞平伯、萧军、萧红、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一大批学者来青岛任教,胡适等
也来山东大学定期讲学。青岛的文化、报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1935年《青岛市施行都市计画方案》完成,这是青岛历史上的第3次全面城市规划。
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对城市布局、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区、工业区、港埠区都进行了完善而科学的规划。
其中沧口水道、前湾港的开发,环胶州湾快速路(高速公路)已经提出初步的规划方案,
甚至还规划了43公里的轨道交通——“市中心采用地下式(地铁),市中心以外采用高架式(轻轨)”。另外,在绿化、排水、污水处理厂、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高度、楼间距等方面的规划也不厌其详。
这次规划对青岛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规划都已经变为了现实,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示,如1992年青岛市政府的东迁、2001年提出的“三岛一湾”的整体布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