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的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1. 蔚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蔚然】在古文中有以下两种意思。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山南有古冢,陵柏蔚然。”

唐 柳宗元 《永州八记·袁家渴记》:“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 也。”

苏曼殊 《遯迹记》:“池流清净,草木蔚然。”

2.文采华美。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纲琳二法师书》:“藻丰论博,蔚然满目。”

唐 柳宗元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见何旨趣之博大,词采之蔚然乎!”

清 顾炎武 《赠萧文学企照》诗:“率尔好为文,蔚然富枝叶。”

2. 《蔚》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蔚作形容词:草木茂盛,云气弥漫的,盛大

蔚作动词:聚集

词语:

蔚蓝

wèilán

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蔚蓝的天空

蔚起

wèiqǐ

蓬勃兴起

蔚然

wèirán

形容繁荣或盛行

该地青年习武已蔚然成风

蔚然成风

wèirán-chéngfēng

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

蔚为大观

wèiwéi-dàguān

蔚:荟萃,聚集。谓荟萃众美,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

县名 在河北省北部,壶流河斜贯,邻接山西省

烦闷 通“郁”。如:蔚结(心中愁闷不解。同“郁结”);蔚蔚(愁闷忧伤的样子。通“郁郁”)

另见wèi

3. 语文文言文翻译

1. 环:环绕. 怀禅微刻《醉翁亭记》 2.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 皆:副词,都.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壑(hè):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9.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10.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1. 潺潺(chán):流水声. 12.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3. 回:回环,曲折环绕. 14.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5.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16. 然:……的样子. 17. 临:靠近. 18. 于:在. 19. 作:建造. 20.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1.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2. 辄(zhé):就,总是. 23.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4.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5. 曰:叫做. 26.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 乎:相当于“于”. 28. 得:领会. 29. 寓:寄托. 30. 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31.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 开:消散,散开. 33. 归:聚拢. 34. 暝(míng):昏暗. 35. 晦:昏暗. 36. 晦明:指天气或暗或明. 37.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38. 发:开放. 39. 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40.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1. 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4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43.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 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46. 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 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48. 临:来到. 49. 渔:捕鱼. 50.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51. 洌(liè):清澈. 52.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53. 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54. 杂然: 杂乱的样子. 55. 陈:摆开,陈列. 56. 酣:尽情地喝酒. 57. 丝: 弦乐器的代称. 58. 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59. 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 觥(gōng):酒杯. 62.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63.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4. 苍颜:容颜苍老. 65.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66.已而:随后,不久. 67. 归:返回,回家. 68. 翳(yì):遮盖. 69.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70.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 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7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 谓:为,是. 74. 庐陵:古郡名,庐陵郡,宋代称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4. 合江亭记文言文翻译

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原文: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拓展资料:

作者吕大防

吕大防进士及第,调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永寿县没有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行近境,得到二泉,打算疏导而使之进入永寿县,因地势高低不平,众人怀疑没有成功的道理。吕大防采用《考工》中的水地置泉法来使之水平,不到十天,果然疏导为渠,百姓依赖,号称“吕公泉”。

吕大防迁任著作佐郎、知青城县。以前,祭田粟米用大斗收进而用公斗放出,获三倍之利,百姓虽然不满,但不敢上诉。吕大防开始均定放出纳进以平均其值,此事转传给宋仁宗,诏令立定法禁,命一路全输送租给官府,用概器给还。青城县外控汶川,与西夏相接。吕大防占据要地设置巡逻,秘密设防,禁止上山砍柴采摘,以严障碍屏蔽。韩绛镇守蜀州,称吕大防有佐辅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入朝暂代盐铁判官。

吕大防身高七尺,眉目秀发,声如洪钟。从小端肃稳重,没有嗜好,经过街市眼睛不斜视,闲居像接待宾客一样。每次朝会,威容仪表敬肃,神宗常常目送他。与大忠及弟弟大临同住,相与切磋论道考礼,弱冠婚姻丧祭全部本于古代,关中地区言《礼》学的当推吕氏。

大防曾为《乡约》说“:凡是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有善行就写在册上,有过失如违背乡约的也写上,三次犯过就实行惩罚,不改过的人绝迹。”

苏轼一次去拜访好友吕大防,恰逢吕大防午睡,苏轼就在客厅里等。但吕大防特能睡,苏轼一下子等了两个时辰,不禁大怒,决定要拿吕大防出出气。终于吕大防起床了,慢吞吞地接待苏东坡。苏轼说:“刚才趁你午睡,我在你客厅转了转,你客厅里的摆设虽然都很不错,但都不如一只有三对眼睛的乌龟。”

吕大防知道苏轼要调侃他,但不知会从哪调侃起,支吾着说:“哪里有三对眼睛的乌龟?”苏轼说:“唐中宗时,有大臣进献乌龟给他,唐中宗就问乌龟若有三对眼睛会有什么好处?大臣回答说,乌龟若有三对眼睛,自然就用三对眼睛睡觉,睡觉的时间自然就比普通乌龟多三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