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渡村文化遗产《西厢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1
大川渡村的文化遗产,《西厢调》小曲,源于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在黄河流域及甘肃、青海等地流传。张海润这位白银大川渡的举人,对元曲深有研究,他以《西厢记》为灵感,在1870年研读并创新,创作出二十七种《西厢调》小曲和八出歌舞,如《游寺》到《拷红》,共五千余字,近三十阙曲调,于1875年首次在大川渡演出,迅速风靡,成为民间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春节期间,人们排演乡傩,以庆丰收。

经过高映珠等人的传承,《西厢调》历经近130年的岁月,白银地区至今仍能听到小规模的演出。它在保留元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民间新创作与艺术形式,展示了白银《西厢调》的独特风格。作为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点,大川渡村的《西厢调》以其多样化的演唱形式和古韵雅风,不仅传承了传统艺术,也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观念和社会习俗,促进了爱情、婚姻等主题的新思考和追求。

今日的大川渡村,西厢调的旋律依然流淌,节日庆典、社火活动中,它如甘霖般滋润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喜庆还是慰藉,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从光绪初年至解放前的半个多世纪里,西厢调的演唱场面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皆沉浸其中,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标识。2011年,《西厢调》荣幸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