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涌水涌砂案例分析,请给个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吧

深基坑涌水涌砂案例分析

1 工程概况:
主楼地上46层,南附楼地上6层,建筑总高度176米,地下2层,最大开挖深度13米。
工程地质概况:地表为杂填土下伏局部夹粉土的粘性土,再下为局部夹粘土的砂性土,呈二元结构。场地混合水位埋深于地表下1.40—2.70米,上层滞水赋存于杂填土中,承压水埋藏于基岩面以上卵石层、中细沙砾石层和粉细砂层中,并有变化。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桩锚支护。为直径1米,间隔1.2米钻孔灌注桩,长27米,直径25毫米钢筋均匀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设两层锚杆,锚杆主体材料为2米直径25钢筋,孔径130毫米,单根锚杆设计抗拔力300千牛,间距1.2米。锚杆注浆体材料为M30水泥净浆,水灰比0.45,内掺15%膨胀剂和0.5%早强剂。锚杆头与支护桩之间用14b槽钢连接,并用C20混凝土填充间隙。地下水处理设计采用基坑周边止水帷幕加深层水平封底。
①止水帷幕做法:每两根支护桩之间的外侧施工直径400毫米素混凝土止水桩,长27米。止水桩与两侧支护桩相切,再施工压密灌浆孔注浆。平面位置设在止水桩与支护桩切点的外侧,2米,直径130毫米,深度18米。
②深层水平封底做法:用钻孔高压旋喷工艺喷入水泥浆固结土体,使地面下-16至-19米的底层之间形成3米厚的连续止水底板。
施工情况:15日挖完第一层土,坑底面高程约为-3.9米,此期间坑壁未见明显出水。第二层开挖时西侧和北侧坑壁有8处漏水,并带有部分黄泥,现场堵漏后仍有两处堵水效果差,使地面出现沉降,总体讲是坑壁漏水。经检查表明垂直止水帷幕深度-8.0至-9.0米范围存在漏水点,第二层挖完时坑底标高-7.0米。随后南侧民房局部开裂,建委要求暂停施工。接下来局部开挖第三层土,很快有86处护坡桩间冒水,其中18处严重冒水并带有青砂,有3个冒水点后来有深达1.5米、面积达0.3平方米的孔洞,此时抽出水量大于每天1000吨,且水面不降,即坑内实际已经形成管涌通道。局部挖至-10.0米的区域,积砂明显增加,此期间基坑外侧-14.0米处无反压粉喷注浆材料透过止水帷幕从约-13.0米处进入基坑,冒出坑面,说明坑内外存在较严重的联通管涌通道。
2 问题:
基坑大面积涌水涌砂,工程全部停工处理险情。外围西侧干道下沉最大达200毫米,路上正建的立交桥桥墩累计向坑侧最大位移达50毫米,南侧居民楼最大下沉达80毫米,部分结构开裂严重,成为局部危房。

第1个回答  2012-05-31
为什么不用“井群降水”呢?止水帷幕的做法只能对一般较少量、没有补给情况下的地下水,对于又有浅层滞水、又有承压水存在的复杂地下水条件,效果很不明显。显见,本工程就是由于地下水处理措施不当引起的诸多事故。可能开始时止水帷幕还能够起到一点作用,由于后来基坑深度增加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止水措施失效,造成涌砂、涌水、地面下沉。根据楼主所述情况,单纯的堵水措施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31
刚看到了你的提问,回答的晚了。你们现在用的技术大多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正常的做法多采用降水的方法。我们现在是采用堵水的方法,我们做过每秒3立方的流量,7公斤的压力,进行止水堵漏。以后遇到此类问题请和我们联系,加我QQ详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