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书籍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5-31
书籍装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果。在现代出版事业出现后的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吸取西方新兴的设计理念和印刷技术,在书籍、杂志、的装帧构思、构图、色彩、版式设计和字体等方面都已有全新的发展和创造。但近几十年来,书装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旧的观念、体制使装帧艺术设计长期俳徊、滞留在"封面设计"的业态上,踯躅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日的水准。对这一现状的思考,出版和设计界的同仁们在做出理性的反省的同时,开始了对书籍装帧学方面的革新,把传统的书籍装帧推向了书籍形态价值建构的高度。如今,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书籍装帧的又一个春天,设计家们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承载新锐的设计理念,佐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装帧艺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风貌,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十四届全国书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现状的平台。这次书展在风景秀丽的桂林举行。展览实时七天,云集了全国各大出版单位,展出的书籍种类繁多,层次各异,包括科技类、文学类、儿童类、艺术类等等。展览会不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交流气息,而且也可称得上是一次视觉的盛会。展会上的书籍无论是从色彩上还是形态展示上都让人耳目一新。笔者经过数天的现场调研,分析总结了中国当今书籍装帧设计呈现出的“新风貌”,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书籍中可视图像表达的个性化与统一化

1.从书的平面的范畴来看,包括封套、内文版式设计等。本次展览的书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书籍的封套设计都具有其独特的创意,或在构思上,或在色彩上,或在设计语言上,以鲜明的个性,显示着自己的特点,也反映了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体悟和形式美的创造。各种特殊印刷、色彩也纷纷应用于各种封套上,如: 凹凸字、UV胶、烫金、烫银等效果屡见不鲜。这些令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又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

2.在版式设计上,设计者们一改过去几十年不变的千篇一律,老五号,27字26行,白纸黑字的排列模式,单一死板的叙述,无表情的粗简图解,无旁证博引的知识罗列;一句古诗古词不作解释,一件历史文物无以考证,一桩重大事件没有说明,一位名人无生辰介绍和形象出现,枯燥繁复的数字无概括易懂的图表显示。而今的书籍版式编排更具科学性:讲究内文、标题、跋、旁注、页码等的整体运筹;和文字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细微感觉的运用,以及横排、竖排的组合变化,文字组合的疏密节奏及强导向性,加之合理方便的检索,令全书的节奏感和韵味的感染力十足,同时满足处于当今高节奏、高信息时代的年轻读者群的求知欲望和对新事物新形式的敏感度。笔者观察到《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全书14卷均采用统一的书函底纹、封面格式、环衬纸材、分章隔页、板芯桓线和提示符号,而每个分卷则以分编色标、分卷图像、专色标记和内页彩底显示出共性中的个性,整体中的变化,从而使各卷既保持了横向的连续性,同时又具有纵向的连续性,造成了全书视线的有序流动。除此之外,书籍中插图、图表、照片、装饰图、记号、符号、暗号、饰纹空白等运用更加合理化;图像也更多样化、个性化,表达更时空化;把理论、数据等等不可视内容进行视觉化的表达,这些设计扩大了书的平面设计容量的,书籍的形态都在进行周密细致地设计灌入。书籍的各种构成元素现都成为设计师手中的法宝。它们贯穿书体令书籍成为外在和内在形神兼备的生命体,神气十足。读者也将从书中获得超越书本的知识容量值,感受到书中的点、线、面构成的智慧之网。

二、书籍形态的整体化与多元化并存

1.书籍其实就像六面体,是立体存在的。从书的三维角度来看,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书籍的外部形态设计、印刷工艺、印制材料的选择等。本次书展上已出现了各种特殊开本的书籍,如长方形、正方形,小64开,圆形开本,以及各种异形开本。

2.在印制材料性格的选择和把握上,设计师们开始兼顾材料的视觉感受和触觉经验感受,选用能让照片、绘图、文字还原性好,再现性强、安定性稳、反射率低,使读者不易疲劳的纸张。(如东汉蔡侯纸、埃及纸沙草纸、古罗马羊皮纸……)同时,处理好横向纹理纸和纵向纹理纸之间微妙的差别,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更具统一性,纸张材料更加注重多样化组合,及对比统一。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其肌理、色彩、质地的不同,可以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通过装帧设计家巧妙而从深层地挖掘其功能,纸张能诱导读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射,且深化了书的内涵。

3.在印刷工艺方面,当今的设计者正千方百计地在利用新一代胶印印刷、电脑制版等先进技术手段来充实以往表现力差的铜锌版印刷不足,并且进一步向新技术挑战。这样,通过设计家对书籍内容的时间空间构造意识--时空层次化、视线流的流动、诱导和渗透。书籍中每一张图、每一行字、每一条线、每一个点、每一色块、每一页材料、每一点记号……都像构筑房屋的构件,架起了书籍的天和地,外表和内部,将内容进行理性梳理,对诸要素进行精心提炼,表达语言的流动诱导……使设汁具备核的扩张力,最终要表达的并非书籍表面物质量的多和少,而是神气--精神穿透力的强和弱。当我们拿起书籍,手触目视心读,上下左右,前后翻转,书与人之间产生具有动感的交流,这种立体的存在更为明显,书籍设计已不能只顾及书的表皮,还要赋予包含时空的四次元全方位整体形态的贯穿、渗透,这已是当今书籍设汁的基本要求。www.dolcn.com

4.书籍的展示更具整体感。书籍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投入市场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实现它的商业价值。书展上许多品牌图书陈列除了以数量、和个性的书籍外壳设计来获取较好的视觉注目以外,还尽量做到陈列的系列化、整体化,以次烘托、营造出一种气氛,来吸引、打动读者。许多书籍被堆放成各种形式的体块,不仅突出了图书整体的视觉效果,还实现了读者与书籍的一种互动,令读者从视、触、听、闻、味五感上去体会书籍,同时达到营销中“复合诉求”的效果。

虽然这第十四界全国书展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当前书籍装帧设计百花齐放的新风貌,但笔者认为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有些出版社成功塑造了一批品牌图书,在产生良好市场效应的同时引来许多模仿与跟风。比如近年来由某出版社率先推出了一套设计类64开的“口袋本”工具图书,由于其开本新颖,便于携带,上市之初便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随之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于是有几家出版社纷纷推出了自己的64开本的“口袋本”设计图书,以至于在最后形成了书展的货架上口袋书拥挤不堪,泛滥成灾。这种一味的跟风也使得其最初率先推出“口袋本”丛书的出版社利益受损,本身一个绝佳的策划创意也毁于一旦。由此可见,这种缺乏原创性、毫无新意的出版策划既损害了它家出版社的利益,同时也使得自家出版社浪费资源,并未起到开发、拓展出版市场的目的。

第二,书籍的创意虽然新奇,但把握的度不够准确。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书籍形态的塑造,并非书籍装帧家的专利,它是著作者、出版者、编辑、设计家、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也是书籍艺术所面临的诸如更新观念,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与内在、宏观与微观、文字转达与图像传播等一系列的新课题。当前有些书一味的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以为只要加上新式的印刷效果,以及很不到位的版式内文设计就能吸引读者,孰不知这只是舍本逐末;忽视了书籍最重要的文化含量,从而造成许多书籍的有形无神。

总而言之,书籍装帧在我国已是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当代优秀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学识及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当代的书籍艺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虽然还有不足,但仍需认清形势,大胆更新观念,创造崭新的设计理念,使我国的装帧艺术进一步繁荣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