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内学生社团及组织发挥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7
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和决策能力等。另外,一些学会还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如法律学会,可以进行长期的法律援助活动,既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又可以锻炼运用专业的能力。前景社(服务学生就业的社团)可以利用节假日对人才市场和人才需求状况开展社会调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做好人才竞争的准备。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四、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就高校而言,它应该是思想品德、专业业务、人文社会、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如理科生可以参加文学社,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或者参加戏剧社,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文科学生也可以参加电脑爱好者学会,提高自己对计算机发展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电脑操作能力等。

五、有利于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

高校学生课余的分散性和班级管理的相对松散性,使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社团恰恰可以让分散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过剩的精力集中起来,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使那些因无聊而喝酒滋事、闲游瞎逛消磨时日的人有喜欢的事愿干,有正经的事能干。而且,社团的“公共”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改变他们自由散漫的习性,矫正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六、 有利于整合学生的力量,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

高校学生自由意识和自主精神都比较强,而学生社团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利,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使所有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组织”,从而整合学生的力量。通过这些“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不断锤炼自我,完善自我。

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社团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如各种服务性社团,通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通过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而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良好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未来从事各项工作所必需的职业道德。

2、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的,因此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学生所学专业或个人爱好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如英语协会、文学社、电影协会、计算机协会、科技协会等社团,他们通过知识讲座、作品交流、竞赛、义务服务等活动,相互切磋、深入研究,使所学知识得到不断强化。特别是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影响使社团成员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延伸出去,创造一番新天地,从而起到开阔视野、扣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

3、有助于锻炼较强的交际能力。第一,学生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其内部平等、轻松,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地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第二,学生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打破班级交流的瓶颈,积极为其成员创造成员之间及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最后帮助成员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服务社会的目的,促使其成员充分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社团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交际能力。

4、有助于树立较好的团队精神。在学生社团内部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活动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平等交换意见,可以公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有较浓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在开展活动时,从活动的策划到经费、设备、场地等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家齐动手共努力,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大学生在心理阶段上正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其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弱,如果没有人际交流,找不准“自我”,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而社团组织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便于成员间融洽地交流和接触。其次,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训练,为学生敞开心灵、表现自我、张扬个性、锤炼意志创造了良机。最后,社团所产生的集体力量,又能形成约束力,使学生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表现能够为环境所接受,帮助学生尽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