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是一颗树,为命题作文,应该怎么写,给点提示,最好有开头,谢谢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9-03
可以参考一下这个

【写作指导】:文题“必须是一棵树”,充满诗意。一提到树,人们马上想到它的亭亭玉立,枝繁叶茂。树本身的象征义非常丰富,易引发多元思考,写作的空间很大。题前一小段材料出自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它的作用仅仅是触动写作灵感的引子,写作时,我们必须摆脱它的束缚,象树一样在空中自由的伸展。

首先,是写作思路的定位。这个题目适宜虚写,即把“树”的形象虚化理解。比如它可以是一种依靠,一种生存的意志,一种价值的实现,或者是某种信念理想的追求等等。如果只在“树”的本身打转转,那思路势必受阻。其实,题前的小材料已有了些许暗示。

其次是写作体裁的定位。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性散文。如果想写记叙文,不妨这样构思:

1、把题目演绎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需要调动生活积累,当然也可以适当虚构。

2、将思想(主旨)寓于故事之中。这个“思想”要扣住树的象征义,象糖一样溶进“故事”的水中。

3、在描写中表达思想。即在行文中适时描写,让思想的载体生动活泼,比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等。

如果写成议论性散文,关键是论点的提炼与分解。可从以下三个角度立意:

1、从“是什么”角度立意,即必须是一棵什么性质的树。比如坚强、忠贞、高大、苍劲、独立、正直、有胆识、有才气等等,这些定语的排列组合就是论点的分解。

2、从“为什么”角度立意,即为什么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别的,原因的探索过程就是论证的展开,论点的分解。

3、从“怎么办”角度立意,即怎么做才能是一棵树,也就是途径的问寻。比如要不怕风雨,把根扎深,向上伸展等等,问寻的结果即是论点的分解。

当然,文无定法,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粗浅解读,但不管怎么说,写什么就要像什么,弄成“四不像”是很难得高分的,简单的演绎材料、复制材料也很难出彩,下面推荐三篇文章,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点启发。

【精彩例文】:

必须是一棵树

他接过母亲手中的伞,将伞偏向母亲的那一侧,对母亲微笑……

他自小便是个讷讷的孩子。七岁前他一直夹在父母中间,什么不做都可能成为父母矛盾的源头。有时,他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引来父亲的一顿暴打和母亲深夜的啼哭。为此他学会了沉默,变得胆小懦弱。七岁时,他的父母终于离婚了,母亲爱他,坚持同他一起生活。七岁之后,他便开始了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

母亲没有什么别的技能,只在年轻时学过一阵子插花,于是就在街道偏僻的拐角处开一家小小的花店来维持生计。每天放学,他总是规规矩矩地到母亲的花店里,呆在一个小角落里,乖乖地不发出一丝声响。他们没有多少钱,靠卖花的微薄收入也大多花费在他的学习上。为此,母亲经常无法按时交纳房租,换来的就是房主接二连三的警告,当母亲赔着笑脸向房主道歉时,他也只是紧握着拳头不吭声,他那么小,却学会了心痛。

夏天雨很多,母亲带他回家,总是用因插花受伤的手费力地举起伞为他遮雨,母亲将他保护得很好,雨从来不会打落到他的身上。他也想帮助他的母亲,哪怕是举伞这样的小事,可是只要提到因一次的心血来潮而失手砸碎了店里的几个花瓶,他便无法开口了。逆风前行,母亲手中的伞摇晃的愈加厉害,他也不敢抬头,怕把自己的伤心泄露给了母亲。可是这一次,竟有一滴水落到了他的额头,他诧异地抬头,却看到母亲面色苍白,面颊上有点点地虚汗。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一直以来,母亲都走在他的前面,而此刻他却不知道怎么办了,最后在一位路人的帮助下将母亲送进了诊所。母亲已是严重的感冒,却硬是拖着瘦弱不堪的身子跟他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他开始自责,麻木的心开始苏醒,他明白: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再也不能总躲在母亲的身后了。

休息了片刻,母亲起身要走,他听从了医生的话,拉住了母亲,母亲拗不过他眼神中的坚持,只好再次躺下。诊所中,他一直跟着医生,不住地询问怎样帮助母亲恢复,而恢复后,又怎样能保持健康。病床上的母亲欣喜的看着他的变化,她知道,她的孩子再也不是依偎在自己身旁的小草了,而是一棵真正可以依靠的大树!

走出诊所时,他接过母亲手中的伞,将伞偏向母亲的那一侧,对母亲微笑:妈妈,很早之前我就想为你撑伞了。

【点评】:本文是一篇很象样的记叙文。作者演绎了一段成长的故事,叙写了一个讷讷、懦弱的小男孩逐步转变为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的心理历程,感情真挚,细腻含蓄,切题准确。若能用第一人称来写会更好,故判65分。

必须是一棵树

做人就应该向树一样,挺拔不屈,有骨气,有气节。

树有魂。如果你将心贴在树上,就可以听见树对你的倾诉,对你的呐喊,因为树不像草一样,可以两边倒,没有自己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坚定的人生信条,随风而安,随风而走。而树不会,他的发展只有一个方向————狂风暴雨、严寒酷霜,他坚持了这个方向,这就是骨气。

树有魄。树木的生长是不容易的,在靠天养的日子里,树根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他要不断的向深处延伸,要获取养科和水。其实,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土层里,又藏了多么庞大复杂的树根系网啊!他们活着,不会放弃,在山崖上,陡峭间,高山深谷,恶瘴毒烟,都有树的存在,他们用行动证明了生命的顽强和抗争。

树的魂,树的魂拥有太多太多的内涵。它们也教会了该怎样做人。在人格上,必须是一棵树,只有做到这点,人活着才有尊严,才有价值。

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拥有太多太多的历史见证。

苏武,屈原,文天祥,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活着像一棵树。

苏武坚持民族气节,牧羊十九年,不投降;屈原自身高洁,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文天祥兵败被俘,视死如归。他们都有着中华的脊梁,他们都是铮铮铁骨,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活得就是一棵树。

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在权力的追逐和金钱的追逐中,有的人迷失了自己,醉心于臭味的金钱,忘记了树的魂魄。

我常常思量:一个人怎样才叫成功!看到了树,我明白了。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和选择,但都是殊途同归的。只要做到,有着枝繁叶茂的知识,苍劲不屈的精神,永不退缩的目标。那就是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真正的大写的人。

翠绿油亮的树告诉了我,人生是树不是草,是像苏武,文天祥一样光芒千古的真英雄,还是毫无骨气,摇尾乞怜的小人,全在于自己。

让自己的心像一棵树活着,才会让自己真正的活着。

【点评】:本文是一篇很成功的议论文。作者从“为什么”的角度立意构思,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难能可贵的是例证精简,分析到位,有过渡,有出彩语段。原文个别句子不够通顺,故判68分。

必须是一棵树

当春日的微风拂过你的脸旁,不知你是否思量,何来“沙沙”作响?是树!遒劲的树枝撑起的阴凉,给我们送来春日的奏鸣曲,带来自然淳朴的清凉……

古往今来,在历史书页中,不少圣人撑起了他们时代阴凉,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唐代的神话,是一棵实实在在的大树。政治的失意与折磨。“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七分豪情寄托给月光,三分酒气进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他却只得意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位古往今来被赞不绝口的“诗圣”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前辈,前提就是:李白,是一棵不折不扣的苍天大树!

当你沉浸在《史记》的巨大文学魅力中时,你是否可以领略到这博大精深身后的巨匠——司马迁。他是一棵在逆境中苦苦挣扎的大树!编篡史书,使他步入人生之巅,李陵之祸,使他遭遇人间极刑。得意过,失意过,就是不曾放弃过!忍辱负重,隐忍苟活,为了什么?为的只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可以明了辉煌灿烂的史学文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史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见证。这位绝无仅有的血气男儿,成为史学上不朽的丰碑!前提是:司马迁,是一棵坚忍不拔的大树!

当战争的炮火弥漫于中华大地。意志消沉的中国人在战火中沉沦。他用一枝笔杆唤醒了中华的斗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就是鲁迅,战火硝烟时代独放新绿的大树!鸦片的侵蚀,使面黄肌瘦的中国人更加萎靡。何来中国脊梁?“翻开中国的历史,满页都写满了吃人……”是鲁迅,奋力用笔杆撑出的新绿,揭示狂妄吃人的本质!猛烈地抨击,猛烈的战斗,成为血色战火中绚烂的一抹生机!给黑暗的社会带来了黎明的祈盼,给暴风雨的夜晚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这位战乱年代冲锋的伟人,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前提就是:鲁迅,是一棵傲然挺立的大树!

是花就要努力绽放,是树就要撑出绿荫。想要傲立于世,就必须学会做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

【点评】:本文从“是什么”的角度构思立意,列举了屈原、司马迁、鲁迅的事例,准确典型,分析有力,引用添彩,语言精警,句式整齐,颇富文气。原文开头不够简洁,故判68分。

必须是一棵树

祖父是一棵槐树,而我只能算得上是一棵小杨树,但祖父告诉我,是树,就要顶出一片天来。

祖父这辈子是在农田里渡过的。十六岁时因家贫辍学,挑起重担,做起了农活,如今,锋利的岁月长风已将祖父吹拂成一棵遒劲的老槐树。在我眼里,他的背黝黑黝黑的,那是艰苦生活的写照。“五八年大饥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只能想像着岁月长河中的祖父,是怎样一步一步趟过来的。

小时候,我经常和祖父一起干农活,那是童年时代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对我来说,那只是一种或有或无的游戏罢了。可当我稍大一些时再干农活,尤其是和祖父一起干农活,却变成了我少年时代最大的不快。

烈日当空,四周无一片绿荫,尤让人心烦的是拖拉机单调沉闷的耕地声……祖父毫无反应,一直在播种着玉米种子,而我却受不了如此的折磨。祖父负责播种,我负责盖土,但我总赶不上他的步伐,这时他总会嚷道:“那脚不能抬高点啊”!“快点干”!像军令一样简短而有气势。除了指挥调遣农耕,整个过程,他很少言语,板着脸,总是把我当作一个成人对待,当然这不是礼节上,而是干活的能力上。他不允许我休息,除非热得实在受不了。姐可以随时休息,而我刚蹲下,他就会嚷着:“站起来,快干”!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面对他那绷紧的脸,我只好迅速站起,抓紧去干手里的活。

祖父对我的严格要求,不仅体现在农活上,日常生活中也处处有他的教导。

要主动做繁重的家务活,餐桌上不允许有浪费的东西,衣服合身就行……

我一直不满祖父对我的态度,在叛逆时代,祖父也就成了我最不喜欢的人。但现在,祖父已离我远去了,我也渐渐长大,终于体会到祖父对我的爱,体会到他对一个男孩的锤炼,体会到祖父对一棵树的殷切期望。

生活塑造了祖父这棵槐树,而祖父希望我这棵小树也能像他那样坚韧不拔,笑傲风雨。

所以,面对生活,我必须是一棵树,一棵顶出一片天的树!

【点评】:文章扣住“必须是一棵树,一棵顶出一片天的树”谋篇立意,回忆与祖父相处的点点滴滴,体味祖父的别样关爱。文笔质朴,感情真挚,但缺乏生动的描写。追答

答题不易 求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