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襄城遗址: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到黄泉不相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29
京襄城遗址位于荥阳市东南郊,当地依托着遗址西侧的城墙建起了一个京襄城遗址公园。这个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周宣王时期,周宣王封其弟郑桓公于郑地,郑国就此建立。郑桓公在担任周王室的司徒期间,因其勤勉爱民而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当时的周幽王宠爱褒姒,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郑桓公预料到国家将会有大难,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郑国迁至京城(即现在的京襄城遗址)。
公元前771年,犬戎之乱爆发,郑桓公为保护周王室而战死。其子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武公即位后,他联合秦晋卫三国击败犬戎,并协助周平王东迁洛阳,也将京城定为郑国东迁后的都城。郑武公推行“尊王”与“爱民”的政策,使郑国势力发展到今河南洛阳附近。
后来,郑国都城(新郑)被韩国攻破,郑国再次把都城迁回到京城,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75年,郑为韩所灭。京襄城既是郑国东迁的初都,也是郑国的末都,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
关于京襄城的名称,一种说法是因周襄王曾避难于郑,被安置在“氾”(今河南襄城南),因此得名襄城。另一种说法是“京襄城”为“京县城”的讹音。但无论如何,今天我们仍称之为京襄城。
京襄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墙至今仍保留多段,城墙外即为深约十余米的护城河。城内偏东侧有一条深涧贯穿南北,将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在东城墙中段位置,也有一深沟从护城河延伸到城内,城内侧宛如一座小型码头。
京襄城村中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叫洪福寺,建在那条南北贯通的深涧之上。据碑文记载,这条深涧名为阴司涧,有“不到黄泉无相见,郑伯克段即此地”的传说。
《郑伯克段于鄢》记载,郑庄公即位后,其母武姜请求将共叔段封于京。共叔段到封地京城后,修筑城墙,备战车。郑国大臣祭仲谏言,京城规模宏大,不符合分封礼制,劝庄公早日铲除共叔段。庄公则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最终发动叛乱,但未能得到京城百姓的拥护,被郑庄公平定。
郑庄公对母后武姜很生气,将她驱逐到颖。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下永不相见!”但又很快就后悔了。颍考叔建议在地道中相见,以此化解他们母子的关系。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
郑庄公作为郑国的第三代国君,具有过人的政治才能,是春秋初期列国纷争中能称霸中原的重要原因。他在位期间,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攻伐陈、许、息等国,抵御燕国和北戎,都是攻必克,战必胜,战绩显赫。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