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5
刻苦学习,期待优异的成绩,历史知识丰富,思维创造力无限,每分每秒都在为成功而努力,祝愿你在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中能够发挥出色。以下是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20*1分)
1.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无误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
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蹒跚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4.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中记载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西周建立时期
5.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族拆巧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经济 盛产鱼盐、 经济富庶
政治 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外交   尊王攘夷、扩充疆域
6.右图表格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的史实?
A.晋文公 B.周武王 C.楚庄王 D.齐桓公
7.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面的是
A.燕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10.“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
二、判断题(6*1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21.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从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A.正确 B.错误
2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世袭制”被“禅让制”取代。
A.正确 B.错误
23.商朝多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商。
A.正确 B.错误
24.为了抵御匈奴,秦朝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A.正确 B.错误
25.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A.正确 B.错误
26.刘邦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为以后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A.正确 B.错误
三、填空题(6*1分)
27.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 干栏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 半地穴式房屋里。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夏朝,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秦朝。
29."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形成了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秦朝时实行的 焚书坑儒使得这种局面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四、材料分析题(3*6分)
30.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世界瞩目,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商君”领导了哪次改革?(1分)材料二中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措施?(1分)
(3)《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
31.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
3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请问,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和秦朝分别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探究二 经济篇
(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2分)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