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白铁路故事(2)艰难的开始,保定望都-唐县的铁路开工建设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2017年和1960年相差了57年。虽然57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却是天翻地覆的一瞬间,很多人无法理解57年前的为什么,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对57年前的很多事情,变得难以理解。

例如这修建望白,不,望唐,望都镇到仁厚镇,也就是唐县县城望都镇到原唐县县城仁厚镇这条铁路建设的难。

从望都到唐县的里程是18公里,是大片的平原,所以看起来工作量并不是很大。但是技术也是个不简单的问题。

勘测设计

风华正茂的25名北京铁道学院毕业实习生,承担了望都-唐县18km铁路的勘测任务。

1960年他们大学四年级,他们是57级的学生,也就是说出生在1934-1939年代,如今如果健在,应该是80岁左右的老者,他们还记得他们毕业前实习时候勘测的望唐铁路吗?

他们回来过吗?

2. 路基工程。

土石方138700立方米,用了28300个工日,每个工日5.82立方米。18公里,平均每延长米7.7立方米。

按照交通部最近的土石方工程定额,人工挖运20米普通土每1000立方米需要181个工日,一个工日5.52立方米。由此可见,交通部定额编制还是基本准确的,我们能够想象,1960年的冬春之交,正月12,全线上千民工,红旗招展的样子——

土方的问题很好解决,按照《河北地方铁路史》的说法,900个民工,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正月十二到春播前的三两个月完成是没有问题的,就算包括夯实。

说实话,这种土方和这种施工工艺——不过在那个年代也是很不错的了,特别是我们还有机械碾压设备,拖拉机带动的石碾!

路基完成了,可是——

后续还是存在问题的,枕木,特别是轨道和紧固件,怎么办?

3. 枕木

“人民铁路人民间,所需物料村村献”,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口号实际操作起来,说实话,不是那样容易。望都到唐县需要32000根枕木。窄轨762mm铁路轨枕的尺寸是18cmX14cmX150cm,在农村,寻找这样的好木料并不容易,而且还要一根根的按照规定的地点送到并且摆放在路基上。

很多时候,我不相信“村村献”,大队书记们能有这样的觉悟。

曹庄、城关(望都)、仁厚、北罗、大洋、高昌、白合、军城、川里9个公社承担了提供枕木的任务,平均每个公社需要提供近4000根,每个村需要提供100-200根,再落到户,实际上就是每户1根。

枕木的质量一般,不过也是真心的不容易!

按照书上讲,唐县人民通说修铁路用木料,有存木的叫存木,没存木的刨树,还有的将准备上房的檩木和上房梯子也无私的贡献给铁路建设——呵呵一下,我想起了养路费费改税之前的一个小插曲。

1990年代末期,即使是比较发达的胶东地区,无论是国省干线公路还是县乡支线公路,公路的路基工程都是采用“民工建勤”也就是农村群众出工出钱修建而成,就是路面基层的石料和砂石——那时候多采取的是“拳石灌沙”路面底基层——也需要农村群众或用拖拉机或用牛马车甚至手推车推到工地,公路交通部门负责压实和沥青面层的施工。所以我能够想象望都到仁厚镇段修路时候的壮观场面,那时候的乡镇干部很难,村干部很难,但是农民,真的很苦很累啊!

修好了路,却还要收农村群众的养路费——可以说,我们应该感谢改革开放从邓总设计师开始的每一位中国的领导者,他们都走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说实话,二十年前,我想也不敢想我和我的妻子能够每人一台还算过得去的私家车,那时候每台车110/月的养路费,对于月收入只有四五百元的我们,都是无法承受的负担啊!

4. 轨道的铸造

轨道真是个大问题。不算紧固的扣件,需要的钢材也不算多,按照东北森林铁路15kg/米的钢轨计算,正线18km需要钢轨18*1000*2*15=540000公斤,也就是540吨。540吨钢材算个啥呀——刚刚查阅图纸,一座120米长宽16米的预应力板桥的用钢量,钢筋+钢绞线就是320吨,一栋两个单元的小高层的钢材用量似乎比这个更多些,真的不算啥!

2016年我们的钢铁产量是11.38亿吨,是1961年的120倍——1959和1960的那凸高的产量都是什么东西大家也清清楚楚——540吨钢轨,国家真的拿不出来!连嫡系的国有企业用起来都不够,哪有多余的钢材提供给小老婆抱养的孩子,窄轨地方铁路呢?

只能自己造,没有钢材,用生铁铸造——那浪费,那质量,你知道,我知道。

炼铁用的土高炉——这个没有问题,唐县有铁矿附近有煤田,炼铁也是几百年的工艺,但是铸轨呢?

铸造铁轨那是技术活,可是我们唐县工厂不仅没有铸造铁轨的设备,就连看见过怎么铸造铁轨的工人都没有啊!轨道体积大,用铁水多,要求平直,砂箱就是个大问题。好在我们工人有力量,最后终于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问题,制造出了每米32公斤,长2-3米的生铁铸轨,16公里用铁1100余吨——你看看这质量——是不是有点真的粗糙?也不容易了!~

这种钢轨缺陷很多,一是强度不够,容易断,二是硬度太高,磨车轮——呵呵,下次,下次再说这事哈!

其实是真的浪费,没有办法的浪费,多用了1倍多的钢铁——还有,铸造出来的轨道短啊!正常轨长10.5米,可是我们只有2-3米,用什么多了?紧固件就多了,例如夹板,正常轨道18km用7200块夹板就足够了,但是我们需要30000多块哦!!螺丝也是几倍的数量,还有道钉。不过也解决了,全县的烘炉车床咱们不干别的,全部弄这个!!手工业生产,可以想象,难!

但我们还是完成了!

完成的很不错!

下一步就是铺轨运营——今天写到这吧,预告一下哈,下一篇的题目是《望白铁路故事(3)通车的幸福,望都-唐县通铁路啦》

本文在QQ空间,我的微信公众号“同林罔事”,头条号“同林罔事” ,同步推出,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