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见了月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刻画了传奇画家斯特里克兰德的追梦一生。

他有稳定的家庭和收入,却抛妻弃子;

他生病受帮助得以存活,却始乱终弃;

他垂死时画出惊世之作,却命妻毁之。

他是如此特立独行的一个人,不禁让我有三个疑问:安逸的度日还是穷苦的追梦?灵魂本自由,何以受人缚?时光荏苒,你还记得你的月亮吗?

他的前半生安逸舒适,也平庸平凡。
他的后半生穷苦漂泊,也光辉灿烂。

太多的人愿意在主人翁的前半生里度过一辈子,工作、生活。也许还有梦想没有实现,还有心愿没有达成。

但实现梦想的代价太大,于是告诉自己“算了吧”,就这样将就地、安逸地过完一生。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

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斯特里克兰德从舒适的生活里出来,孤独的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即使如此仍然坚持要画画,即使病得要死去也是他的选择,他就是一个偏执狂,从出走开始偏执到死。

我欣赏他抛弃一切的勇气,佩服他在穷困下仍然执着的画画,世间有多少人能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在人至中年的时候肯舍弃自己的一切献身艺术呢?

第一个现实型,在一起十多年的妻子。

本可安逸过一生,他感到压抑和束缚,在理想的吸引下逃离了束缚。

他们之间只有合作般的生活度日,却不是灵魂上的爱情。

第二个欲望型,朋友的妻子。

在主人翁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为他不顾一切,抛弃现有丈夫,被抛弃后自杀死亡。

她对他来说只是泄欲工具,而她妄图捆绑他自由的灵魂。

第三个理想型,小岛上的一个普通女人。

肯给他物质、自由和爱。以主人翁能接受的方式深爱着他,不离不弃。

唯一让主人翁落泪、被打动,真正懂得如何爱他的女人。

其实文中的三个女人都丧失了自我,被爱禁锢了灵魂,所以想得到男人的灵魂让自己安心。

而斯特里克兰德没有,他的灵魂属于自己,没有给女人而是给了伟大的艺术,冲破任何世俗的阻碍,去拥抱灵魂的自由。

我仿佛看到有一股强大的原始生命力注入到他的体内,生命力带着原始、创作欲、自由散发着令人深陷的魅力,他不再是自己,而是上帝的一支笔,绘出惊世之作。

创作欲催使他热切地想创造出美来。这种激情叫他一刻也不能宁静,逼着他东奔西走。

他好像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一块圣地。

我始终记得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的一段话:“离开大学,最要紧的是记得开窗子。你未来可能很穷,家徒四壁;也可能很成功,墙上挂满了奖状。无论如何,你都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不过是四堵墙。它们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勇于和善于在墙上开窗,你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新世界。”

合上书本,我想,之所以人们会对那么多客观事物轻下是非对错,是因为人们的目光在方寸之间,大多数人找到工作,组建家庭,这个舒适的圈子里安逸到死,这是大部分人想要且推崇的生活方式。

当思特里克兰德在文明世界里苦苦寻觅美的时候,他的坏脾气、种种行径,都成为社会人眼中不齿的卑劣点。而他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在这片与世隔绝的海岛上,他完成了一生的追求。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我们流连在世间,生活由我们选择。

有人喜欢惊涛骇浪的冒险,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安逸。

有人喜欢纸醉金迷的浮华,有人喜欢朴素自然的平淡。

有人喜欢花花世界的缤纷,有人喜欢相濡以沫的简爱。

有人喜欢自由崇高的月亮,有人喜欢满地皆有六便士。

不管哪种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找寻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无所谓高低贵贱,无所谓是非对错。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还记得你的梦想吗,它被藏在哪里,又被什么打碎。如果热情尚未被浇熄,敢不敢,天涯海角,大胆追寻?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当深夜来临,便被秘密的星空笼罩——还有一颗大大的月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