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的费城是现在的哪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0-15
山东省费县费城镇
第2个回答  2012-10-16
春秋时期称鄪邑,战国时期称鄪国,西汉初年设立县级行政单位。
鄪邑:亦作“费”、“肸”。春秋鲁地。在山东费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上冶镇南。《史记 鲁周公世家》:“盆公元年,以汶阳、鄪封季友”。
费县境内存有大量历史古迹,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150多处,有国家二级文物徐子鼎、王莽新币等馆藏文物2000多种,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诗文和米芾、秦观等历史名人留下的墨宝。费县是唐代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
在费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上冶镇南,浚河西岸,有一座古城遗址,便是鄪国故城。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厘公元年,以汶阳、封季友”。这座古城原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姬姓封国的国都。《沂州志·藩封志》载:“费阝国,姬姓,伯爵,文武之后,春秋时去‘阝’为费。”后被鲁国吞并,成为鲁国大夫季孙氏,即季友的封邑。季友,春秋鲁桓公季子,即鲁桓公最小的儿子,鲁庄公弟,名友,号成季,故称季友,又称公孙友”。这就是季王城的来历。
古遗址偏北,东西横亘一片丘陵,将古遗址分为大小两块。南部地片较大,宽阔平坦;北部高低起伏,当地群众一般习 惯地称故城北部为兵马城。这里北眺蒙山,巍峨峻峭,逶迤起伏;东望浚河,碧波荡漾,滔滔北去;四周古城墙遗迹蜿蜒于岭边河旁,气势十分壮观,2600多年前,鲁国风云人物季友曾在这里执掌大权,左右鲁国局势。
西汉初年置费县又成县治所,东汉时又一度为侯国,直到魏孝文帝太和20年(公元496年)费治南迁,才废为故城。 故城自西周起后是姬姓封国、季氏封邑、费县县治、到费治南迁,长达千年。从故城遗址规模,可推测当年宏伟壮观的城郭,富丽堂皇的宫殿,鳞次栉比的店堂和车水马龙的市井繁华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费城古遗址北部的土层中曾先后挖掘出剑、戟箭簇等多种古代兵器,古遗址西南部靠近宁国庄一带出土过镌有“子秋万岁”篆体字的汉代瓦当,古城村一带是古代的墓葬区,先后出土过马骨、铜车和各种玉器,小月河以南是古代居民区,出土的有汉代“无耳灰陶罐”、货币以及各种装饰品。些文物花纹印模清晰,线条抽象,色调明快,记录着古代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达程度,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古遗址西面原有鄪城湖,与故城毗邻。今已毫无痕迹,仅“水湖”村名,可以证明它在历史上的存在。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正月二十七日,高宗弘历南巡,途经费县,曾题诗一首,名曰《鄪城览古》: 季氏初颁邑,南遗乃筑城。 庶几仆文出,不改井恒成。 无度卑公室,有权擅上卿。 名言思史墨,宜慎器和名。
鄪国故城遗址坐落在费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上冶镇南,浚河西岸,故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周长6公里。故城南半部土地平坦,是当年王府和市井所在地。随处可见一些古代瓦砾、陶片和砖块等。当地群众称此处为季王城。这座古城原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姬姓封国的国都。《沂州志·藩封志》载:“鄪国,姬姓,伯爵,文武之后,春秋时去‘阝’为费。”后被鲁国吞并,成为鲁国大夫季孙氏,即季友的封邑。季友,春秋鲁桓公季子,即鲁桓公最小的儿子,鲁庄公弟,名友,号成季,故称季友,又称公孙友。这就是季王城的来历。
故城北半部是一座起状的小岭,据传系当年统治者屯积兵马的地方。岭前有一眼古井。系春秋时季桓子所挖,季桓子,即季平子之子。古井遗址旁立有东西两幢清代石碑,东边一幢系乾隆甲申冬月费县知事骆大俊所立,上刻“季桓子井”;西边一幢是嘉庆戊辰九月二十八日督粮道孙星衍和费县知县郭志清同立,碑文系“季桓子得羵羊之井”隶书,古朴典雅。据考该古井系季友的六世孙季孙斯,即季桓子所挖。相传掘此井时,挖出一怪物。羊不象羊,狗不象狗,当时谁也不识是何物,季桓子便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叫羵羊。唐杨盈川集四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碑:“季桓子羊之井,推木石之祯祥。”
古遗址西面原有鄪城湖,与故城毗邻。今已毫无痕迹,仅“水湖”村名,可以证明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0-15
费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