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半以上的药店马上要关闭,药品会涨价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药店是该整顿了!现在药店多如牛毛!我家属就是职业药师,中药师、西药师都有证。几年前压过证,但这几年不压了,怕吊销!压证时,两个证才1000多,尤其中药师证更不值钱,才几百块钱!可见职业药师多么廉价,多么不受重视!各个药店多数都是挂证药师!即使有药师也只是卖药,根本不履行药师职责,到时候补一下处方就完了。药店啥药贵卖啥,啥药利润高卖啥,谁考虑患者的需求!管病便宜的药都放在货柜下面不显眼的地方,贵的,利润高放在货柜的最上面一层。这都从盈利的角度考虑!再者,有的药店旁边开着超市,顾客可以用医保卡买东西,然后按药品消费,这是在骗保!我知道益和大药房就是这么干的!卖的东西还假的多,价格高!现在好多被整顿停业了!这些情况不整顿能行吗?另外对学药的职业也不公平啊!去年高考,都没人愿意报吉林省中医药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药店早该整顿了!并且要彻底的整顿,因为这关乎广大人民的身体 健康 和 社会 风气!好在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如果全国药店关闭一半,药价会降价一半而不是大涨。

比如一条街道长1000米有10家药店,现在只剩下5家,10家药店装修,租金,人员,进货资金等成本为10,那么现在只有5家,成本为5了,也就是说这条街上现在5家药店比原来成本降低了一半,相反利润比原来上升了。

为什么药价降低了,利润反而上升了呢?因为从工厂到药店中间差不是用百分比计算,而是用多少倍计算。

我旁边一个药店面积200多平米,租金一个月1.5万元,六个营业员,一天卖卖几千才能够保本,但是我观察卖几千够难,为什么还可以开下去?就是药价暴利。

我们这条街约600米,有8家药店,而这条街只有一个公共厕所。

药店多了人员成本高了,加上赚钱希望值不一样了,如果减少一半药店,价格是降低而不是增高。

这个问题不用假设,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现实。

从14年开始,国家开始全力打压“保健品诈骗”问题,已经打压了部分药店办假证,药品药效不真实的情况,已经倒闭了很多药店了,而且近几年,国家又下达了一个政策:“医院药价零差价”,就是让医院的药品,多少钱进价,就多少钱卖,药价看管非常严格,一分钱都不能多收,这种政策下造成了个别药物,药店比医院还贵。

估计再过几年国家还会下达新政策,整顿药物在市场价位参差不齐,药品泛滥,药效不真实的问题,统一相同药品的零售价格。

估计不会,想想12年板蓝根事件,经过整顿之后,药店的数量下降了不止三分之一,反过来看价格呢?可能是因为通货膨胀问题,7年间,人们工资翻了1倍,房价翻了10倍,饮食物价翻了2-3倍,药品则不同,绝大多数药品没涨价,少部分药品涨了0.5倍,总体来看,药品没涨价。

如果是饮食方面的话,竞争力变小,成本不变的话,可能会涨价,还是大涨!但是药品不同其他行业,它是 社会 组成的必需品,特别是有医院零差价的国家政策在拉低价位,估计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涨幅空间。

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就明白了:医院的药品价格并不是医院说了算,是“药品厂家”、“物价局”、“药监局”“发改委”等部门共同规定的,直接管辖医院药品价格,例如:一个药品的进价是47.53元,那卖价也必须是47.53元,多一分都不行,少一分也不行,外面的药店数量有多少,药店是死是活,和医院没关系,和这些部门也没有关系,这盒药品的价格是47.53元,药店卖到100元一盒也没有关系,但患者肯定不会买,所以药品不会涨,也涨不了,除非药物成本发生了变化。

所以,我感觉就算全国只有一家药店了,但是有着国家在管制着药品价格,估计药品价格也不可能增长。

零售药店减去50%根本不存在药品涨价的问题,这个提法有些荒唐!绝对的荒唐!N年来很多至少(90%)的药品含量根本达不到标准,也就是说零售药店的药(化学药品)只有30%!如果说药店减去50%会导致药品的涨价没有根据!我们再问“人”是靠什么维持生命???明人都能看到布满了满街的药店是实事存在的,而把药品当食品的卖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它为什么多于粮油店,多于公侧???如果全部大检查至药店,真正合格的执业药师有多少?懂得药品理化性质的有多少?连极普通的工人(初中都没毕业)都能连开10一20家所谓的链索药店,这还不能证明药店的黑色利润?药店多之原因是并不合格的垃圾药企太多!为什么港,澳,台产药疗效很好?垃圾药企关掉不可以吗?零售药店关掉60%,把药品质量,安全搞上去不好吗?

个人评说是100%涨价,不是涨价,是大涨,因为是以下几方面,一以前不是100%药师上班,这一方面开支少,然后请专业带半专业员工卖药,早N年了,保健品利润高点,现在想多不要想,二是医保买日化,也是不要想,三当初药房很少开黄金马头,房租少装修一帮,现在莫想,各种人才资本进来,特别是药房可以上市,到处开花,地头蛇为生成,带动家亲朋好友,资本共进,现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要国家出手,苦于没人接手,讲了昨天今天,再说一下明天,老中医慢慢老去,年亲人不学,也不是想学就到手的就到手的,小诊所关门,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医诊分开,请问医疗医药会回到国家全资吗?全资现实吗?可以说不现实,小药房难道不人性吗?小诊所医生专业,家人当帮手,药价再高,高到哪里处,服务最差还有人情味,请问现在好多病人到药房买药,药房工作人员多问几句多反感。有问题就说是药师及工作人员问题,世界之大,无其不友,我不知前三十年,也不知后三十年,边走边看吗?

说不涨价的都是根本不懂行的

首先,你关闭一半,为啥关闭一半,有一些不大合规的,合规你凭啥给人家关闭,生存下来的各方面的标准要求都极高,所以店里各方面成本会加大很多,这最终会强加到消费者身上,因为这是商业规则,最终的使用时消费者。

其次,关闭一半,竞争会减少,店多竞争激烈时价格都是规定的卖价甚至要低于规定的卖价,关闭一半,你试试吧

第三,关闭一半,这么多生产厂家生产的药品保健品销售给谁,医药公司首先就要承受不了,这这势必要导致大量的行业人员失业,然后要维持这庞大的药厂运行它的成本也要增加,药品销售不出去,谁给政府纳税,这中间庞大的开支所以还是要加到药品上最终还是要加到消费者身上。你可能说用药人群没变少,但是药店多了,销售永远是1+1》2

中国有几个医药研究院,我国生产的西药品名字换的快、新,大部分从实质末说都上世纪仿制国外的老产品,近年出的也尽是仿制药。仿制药说明书抄国外的,写得很详细。国产的(包括几千年的中成药)好多内容都是、尚不明确、。中国航天有不少研究院,医药有几个像样的研究院,只出了个屠呦呦。嘴里喊民生,关乎全民 健康 的医药没见出什么像样的研究院和产品,仍然在仿制或换名称。

您好!

我觉得药品不会涨价。

首先,是因为药品的价格大致由三部分组成: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一半以上的药店关闭,显然影响不到药品的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相反还会适当降低广告投入、活动经费等经营成本。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药品的价格不会上涨。

其次,近年来,国家在药品零售领域积极尝试互联网+模式,未来群众购药的途径会越来越多,体验也会越来越好。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即便一般以上的药店关闭,药价也不会上涨。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如今的药品零售基本是以大型连锁药店为核心的,单体药店只是占比极少的一部分。而大型连锁药店普遍面临着门面成本、人力成本、行业竞争成本等逐年增加的难题,为了生存下去很多连锁药店只能不断扩张,而自身的管理水平却又远远跟不上扩张的速度,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当下执业药师挂证、医保卡刷日化品等一系列药品零售乱象。如果一半以上的药店马上要关闭,就会很好的倒逼大型连锁药店进行资源整合、合理瘦身,逐步向着合法合规经营的道路靠拢。这样一来,从长远来看,药品的价格只会越来越合理。

在讨论药品价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药品的定价机制。

药品销售分为三个渠道终端。第一终端为医院渠道,进入医院销售的药品90%左右都需要政府中标,中标价一旦确定,在第二轮中标之前,基本不会有价格调整。题主说的药房是指第二终端,诊所渠道是第三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都是生产厂家自主定价,不需要中标采购,药品价格倒是可以自由浮动。但是假如药房倒闭一半,剩余未倒闭的一半诊所即使涨价,消费者还是有非常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去医院或诊所渠道购买,而且现在网上药房买药也非常方便。

所以面对这么多的渠道竞争,因为一半药房倒闭,另一半药房趁机涨价几乎没有可能,否则将自挖墙脚。

如果哪些不正规甚至有假冒伪劣行为的药店确实应该整顿或关闭,但即使关闭一些药店药名作为老百姓如衣食住一样重要的刚需品不会涨价也不能乱涨价。药品店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小毛病如感冒或这疼那痛的成品必备药的购买窗口,这是人们生活民生的头等大事!政府只能管和整顿,而不能硬性关闭。作为医院住院或门诊那是老百姓较重的病症的去处,但是现在的医院医药分开后,过度治疗和过度检查已成日常习惯!门诊本来十几元能解决的问题偏要这那检查下来几十甚至上百元才能走人,一是现在的医生不是“医病”而是“问病和机器查疼”,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去医生就问你什么问题,病者口述(一般不很准确只是感受)后就是开几张检查单,等你跑上跑下检查完拿去检查单看一下,用排除法估计你是什么原因投石问路的给开一些药(看人给你贵贱药,若退休人员一般开贵药),但治得好否是另回事。这样下来,好多人一般症状就不愿去医院而去药店买点药不贵说不定比医院有效靠谱!

综上所述,我作为百姓一员的真实感受确实如此!因此建议口碑好的药店应尽力保留,同时政府应有专门部门对药店进行监督管理,防止乱涨价乱价卖药,让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医得起病,吃得起药!防止搞医药垄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