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认知觉醒》(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No.2

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而人生也像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谁就越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清醒。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统一。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记住,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是上台演讲、会见某人,还是思绪纷乱?

• 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害怕某事发生?

• 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或搞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一旦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你的生活将会舒畅无比。

认知清晰,情绪平和,最终还要行动坚定。很多人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其实,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所谓选择模糊,就是我们在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我们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作者把理性表述为意识,把感性表述为潜意识。

本能脑+理智脑=智商

情绪脑+理智脑=情商

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逆商

理性(意识)由理智脑控制并产出,感性(潜意识)由本能脑控制并产出。情绪是由情绪脑产出本能脑做出反应但可受理智脑控制,情绪是人与外界的连接单元。

理性(理智脑,幼儿),一板一眼做事。

感性(情绪脑,成人),随心所欲而为。

潜意识没有思维,只关心眼前的事物,喜欢即刻、确定、简单、舒适,这是属于天性的部分,能极其敏锐地感知很多不易察觉的信息,这是属于感性的部分。而意识,即我们的理性思考。

潜意识就是不经过大脑思考而做出的决定。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培养潜意识的。

潜意识发出的那一丝微弱的信号,这就是所谓的 “凭感觉”——察觉潜意识发出的信息。

“熔断不读书法”。 所谓“熔断不读书法”,意思就是在读书时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刻停止读书。停止读书之后做什么呢?围绕这个触发点对自己提问。

高手学习的方法: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文中的触动来自感性,而提问则来自理性,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这背后的原理就是通过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理性、感性、天性的选择倾向

理性选择困难区:你想要的。

感性选择拉伸区:你触动的。

天性选择拉伸区:你喜欢的。

我自己的读书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这个方法不错可以努力去尝试。

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因为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那些重大选择时。诚如洪兰教授的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这话不无道理。

(1)“最”字法。 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让你眼前一亮、心中泛起波澜的人和事,脑中灵光乍现的想法,遭遇的痛苦,等等。

(2)“总”字法。 平时脑子里总是不自觉地跳出来的某些重复念头,或是心里总是挥之不去的事,这些通常都是我们心中最放不下的事,是情绪波动的源头。当我们有意识地去审视并消除它时,自己会变得更加平和。

(3)无意识的第一反应。 关注自己第一次见到某个人、第一次走进某个房间、第一次做某件事时,心中出现的瞬间反应或第一个念头。因为第一个念头往往是来自潜意识的真实信息。

(4)梦境。 梦境是潜意识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可能是内心真实想法的展示,也可能是灵感的启发。

(5)身体。 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的不适,都会通过身体如实地反映出来,记得多关注这些反馈。

(6)直觉。 给一些来路不明、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就像丘吉尔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