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选址规范

例如要修建村镇居民集中居住区,那么在选址上有什么要求。我知道有个《村镇规划卫生防护标准》,那么对于安全方面呢?有什么标准或规范么?或者还有没有其他选址规范?还有,在建筑设计上,对于选址有什么要求么?

  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 针对我国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人们都谈房色变了。在这里谈几点我对居住区设计规划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白不居住区的真正含义;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目标是在‘‘以人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下去建立居住区各功能同步运转的正常秩序,谋求居住区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居住区生活环境达到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要求,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并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应该注特别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方便------人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与质量。具体表现在:居住区用地布局合理,各项用地联系方便;道路顺捷、交通方便、车行人行互不干扰,并有充足方便的停车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布点合理、使用方便;为居民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以及闲暇时间的利用提供场所;同时考虑为残疾人、老幼等特殊人群提供生活行为模式与特征、地方习俗以及新生活需求。 2、舒适------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和谐。 居住区选址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远离污染源和强烈噪声源。住宅建筑功能质量完善,居住区有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条件、无噪声干扰;设备先进、生活能源供给充足、生活水质好、无次生污染;有较高的环境绿化水平、良好的小气候,空气清新洁净。在增强自然生态的同时,有条件应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等自然资源,并对生活有机废弃物再生能源进行再循环利用,提高居住区自然平衡能力,使之具有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3、安全------居住社会环境与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安定,以及居民区各功能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 居住区的社会安定应周米考虑安全防卫、物业管理、交通安全、社会秩序、人权关系、邻里关系等。居住区各功能系统要配套完善,保证正常运转及防灾抗灾的能力。 4、优美------人与视觉环境的沟通与交融。 居住区的环境赏心悦目,建筑形式与环境协调具有特色,空间丰于层次和变化、绿化和建筑交织、色调和谐统一,整个居住区环境统一完整,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审美境界,使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潜移默化、培养品格、陶冶情操。 居住区规划设计具体内容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建设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情况需区别对待,一般包括选址定位、估算指标、拟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拟定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等。具体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文件成果包括现状规划分析图、规划编制图、工程规划方案图以及形态规划设计意向图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居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设部门对土地容积的要求往往会和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要求产生矛盾,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地利用土地,同时在建筑容积率及密度确定的条件下,利用架空层绿化等有效的建筑处理手法,尽量营造优良的生活居住环境。近年来.我国居住区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向量和质同时并重的方向转化.相应地人们从仅注意居住区内配套设施的完善,转而开始关心外部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逐渐推向包括心理与文化在内的综合领域。居住区环境应该是一个能够恢复居民对城市的记忆和体验,并充满文化意义的场所。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按照国家及不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最基本的发展需求,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 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适应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需求的多类型住房,如别墅、花园住宅、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宾馆式住宅。
  最大限度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原则下,应广泛满足诸如单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两代居、老年人居等多种户型结构:丰富建筑造型,使立面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细部装饰美观多样统一。
  3 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目前,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优良的室外环境。室外环境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绿化生态环境。居住小区里面或附近绿化环境是否优美,是否清洁安静,有无严重的噪声干扰和气味干扰。
  2、交通环境。居住小区附近交通是否便利,附近道路是否经常塞车,有无地铁,有无公交车站,有无合适方便的停车场地。
  3、商业环境。居住小区内或附近有无良好的购物场所。
  4、文化教育环境。居住小区内或附近有无优秀的中小学校,有无健身休闲设施。
  5、治安环境。居住小区内治安环境如何,有无良好的治安物业管理和服务。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
  1.顺而不穿,保持居民生活完整与舒适。
  1)吻合居民通勤交通主要流向,避免产生逆向交通流。
  2)道路线型设计尽可能顺畅
  3)防止不必要的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
  4)使居民出行安全、便捷到达目的,避免穿行。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根据道路所在位置、空间性质和服务人口,确定其性质、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的道路应该尽可能地做到逐级衔接。
  3.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根据基地形状、地形、人口规模、居民需求和居民行为轨迹规划,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用最低限度的道路长度和道路用地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营造街道生活。街道:各类服务设施集中地段的生活性道路,具备适宜位置、良好通达性、丰富而有特色的景观、舒适的空间比例与尺度等街道要素。
  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居住区交通、空间、景观网络
  将住宅、服务设施、绿地等区内外的设施联系为一个整体,并使其成为属于其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有机部分。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避免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口设出入口或控制出入口的数量或位置,并避免居住区的出入口靠近道路交叉口位置。
  7.关注交通的通达性
  上下班(学)、公交路点位置与距离、购物交通便捷、自行车停车场位置与距离、宅门到城市道路距离、消防救护救灾通道、人车分流、安全性。
  交通噪音的防治
内部防治:有效控制机动车随意进入居住区内部,特别要注意防止城市交通穿过,控制交通流量是减少内部交通噪声的关键。居住区是依托在城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显得很重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也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