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现代汉语的问题。求解!

1.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动词可以作谓语,形容词可以作定语,副词可以作状语。能否因此断言,可以作主宾语的词就是名词,可以作谓语的词就是动词,可以做定语的词就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的词就是副词?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2.现代汉语的虚词“和”有时不能译成英语的and,英语的and有时不能译成“和”,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3.什么是词的兼类现象?词的兼类与同形同音词以及词的临时活用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4.按“VP+NP1+的+NP2”这种格式造出的短语,有时有歧义。请举例说明出现歧义的条件。
5.可以从“两把椅子,一把高,一把矮”中分析出“一把高”这个语言片段,能不能从“一把高椅子”中也分析出同样的“一把高”这个语言片段?为什么?

1、首先,汉语句子成分主谓宾这个分法就是有问题的,它是把西方语言的句子结构削足适履式的生搬硬套。试看下面两个句子:
今天星期日。
叶子黄了。
这两个句子里一个动词都没有,但谁也不能否认它们是句子。所以你的上述问题的大前提是有问题的。上面两句里的“星期日”和“黄”都是谓语,但它们却不是动词。作定语的当然不全是形容词了,“首都人民”里“首都”就是定语。状语也未必就是副词,“你在老地方等我。”里的“老地方”就是状语,但它是名词。
2、and与和,完全不能等同,它们是两种语言里的,是不能进行对比的。
3、兼类就是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以上的词类。
4、“咬死猎人的狗”,可以理解为一条狗,它把猎人咬死了;还可以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5、不了解。
汉语的句子情况相当复杂,至今没有任何一套语法理论体系能分析所有的汉语句子。比如流行的“主谓宾定状补”句子分析法,它能分析绝大多数句子,但对于“今天星期日”和“叶子黄了”这样的句子就解释不了。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例如“谓词”、“动语”,但只是对先前的理论进行修修补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对自己的语言有充分的认知,就得尽可能多的发掘语言事实,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语言事实才能形成完善的语法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自己语言里的事实还没有认识充分,所以也就无法形成完善的语法体系。在对自己语言的认知程度上,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所以语法研究任重道远。
那种认为汉语“很乱”,根本没有语法的说法是荒谬且不值得反驳的。汉语再乱、再复杂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发现一个病句里的问题,说明我们知道如果说一个正确的句子,这就是语法。只是由于研究还不够,我们无法全面地概括这些潜在的语言现象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4
1 你的这种说法,是大多数。
我爱祖国。代词作主语。
她很美!谓语是形容词。
我的母亲是老师。定语是代词。
今天,我们一起去公园。时间名词作状语。
2 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当作连词时,是可以的。而作介词时,则不能。
我和他一起去公园。
我和他怎么会有关系呢?
第2个回答  2012-05-07
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动词可以作谓语,形容词可以作定语,副词可以作状语。不能就此判断可:以作主宾语的词就是名词,可以作谓语的词就是动词,可以做定语的词就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的词就是副词。例如:(1)我是工人。主语“我”是代词。(2)今天星期一。谓语“星期一”是名词
第3个回答  2012-05-08
别把汉语语法当回事。汉语语法十分混乱,可以说是错误百出,需要新生力量进行全新的革命。
就拿本问之前的回答举例:
“这花真美丽”的谓语是形容词“美丽”二字么?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为什么就暂且不说它。
“这花美丽得动人”,怎样分析这句话中的“美丽”是动词还是形容词,也是汉语语法学中的没有统一的问题。
第4个回答  2012-05-07
问题一,不能断言。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都可以做主宾。例如第一是很多人追求的。序数词做主语。形容词也可以做谓语。例如,这花真美丽。天气好晴朗。等等。状语也不一定就是副词充当的,介宾短语也经常做状语,例如我们在教室读书。在教室就是状语,也是介宾结构。
问题二,现代汉语中的“和”作为虚词有作为连词使用的,可以翻译成英语中的and,有作为副词使用的如此例:小红和小明打架。
问题三,词的兼类现象是指一个词在一句话中有不同的两个身份,我们通常称为词的兼用。例如我叫他关门。中的“他”兼有宾语和主语的身份。同音同形指的是一词多义。词的活用一般出现在古汉语中,因为当时汉字不够用,只好用同音字代替。
问题四,问题看不懂
问题五,不能。因为后一句中高椅子是一个完整词条不能拆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