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的十五大基础能力是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9
培养孩子的15项能力

1. 建立自我意识

(1)我们要建立以下的信念,经常反复提醒自己:

在“我”的人生里,“我”是最重要的,有“我”才能肯定我生命的存在。我的生命来自父母,而“我”是独立于父母而存在的。“我”存在于这个世界,假如没有“我”,就什么都没有。有“我”,才能有“我”的界限,才有“我”与社会的界限。

(2)说话的时候多用“我”开始,例如:

去看电影好不好?改为:我想去看电影,好不好?这样做不对。改为:我认为这样做不对。你不要这样逼我。改为:我不愿意看到你这样逼我。

(3)每当谈到自己的时候(例如介绍自己:“你好,我是×××”),用随便一只手中间三根指头按住胸口正中的位置,同时注意手按住那个位置的感觉。

(4)经常在心里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要什么?

我正在做什么?

2. 说话达意

(1)多训练本人如实道出内心的感觉,例如: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不舒服。

(2)多训练自己在说话之前尽量先把语言组织好,以精准为要。

(3)一些比较复杂的意念用纸写下来,自己看看明不明白。如不够清晰,修改

再修改,直到能用15个~20个字表达清楚为止。

(4)要说话达意,必须先提升聆听能力,多用“心”去听。

(5)多找朋友交谈,特别是谈内心的感受。

3. 与感觉在一起

(1)与感觉在一起就是跟自己的本体感觉充分连接。

(2)多做呼吸放松法。

(3)过去忽略这方面的人应该随时自问,随时自我觉察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例如:我现在左腿膝盖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现在胃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现在右边耳朵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4. 理性与感性并重

(1)我们是在理性思维的包围下成长的,所以绝大部分的人是理性重于感性。理性感性并重就是跟本人的情绪感觉有效连接。

(2)理性感性并重可称为理感合一,亦即身心合一。

(3)我们以为我们的理性可以决定很多事情,例如购物,事实上是我们的感性做了决定,理性找理由支持而已。所以觉察我们内心的情绪状态很重要,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把自己从冲动决定的模式提升为智慧决定(理感合一)的模式。

(4)有空的时候多做以下练习,在任何一个情景里都可以做这个练习:

第一步:我看到×××,我听到×××,我感觉×××(本体感觉);

第二步:我认为×××(事实的意义、用途);

第三步:我现在有的情绪是×××,或我正在涌出来的情绪是×××(注意情绪原来是怎么样的,现在转变成怎么样的)。

5. 多线思维

(1)NLP有一句名言最能解释多线思维:凡事总有最少三个解决方法。

(2)多线思维是解决困难、未来策划以及统筹大局的能力的先决条件。

(3)我们不是缺乏多线思维的神经网络,而是从小到大被灌输的限制性信念太多,即神经网络里规条、框架太多,让原有的网络不能释放与发挥,所以打破这些规条框架是提升多线思维的第一步工作。

(4)除了惯用(往往已经无效)的方法之外,停下来也是另一个方法。可是只有两个方法仍是停留在困境当中,打破规条、框架,要先学会挑战它们:

“假如有可能,那个可能会在哪里: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可找到?”

“先想一个匪夷所思的,或者绝不可能的方法,然后问自己:要怎么做才可以把它变成可能:找谁/在哪里/怎么做?”

(5)NLP的现场抽离法很有帮助,因为它能加强我们从“当局者迷”转移到“旁观者清”的心理状态。

(6)多做以下练习:随意找一个目标,例如从广州至上海,让自己想象三个不同的方法可以到达目的地;另一个常用的题目是如何不花钱可以看到新书。想三个不同的方法,想完之后告诉自己,不容许用刚才想到的那三个方法,再想新的方法,如此反复,想三个再想三个,最少重复十次才能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很开心,因为你会开始欣赏自己天马行空的主意,你已经激发了自己幽默、解决问题和创造力的神经网络。

6. 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

(1)这项能力的缺失根源来自缺乏自我意识。这看起来好像很矛盾,既然不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那肯定是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了,为何还会有这个缺失呢?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好像用一面镜子反照自己,可是当你人不在时,你会看不到镜子,也当然看不到镜子里会有一个自己。(一个极度否定自己的人,甚至不能用双眼看着其他人的眼睛。)所以,培养从别人角度看自己的能力,先决条件是培养自我意识。

(2)可以多做以下的练习,用手按着胸口正中的位置,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看着他的眼睛,然后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看到你了,同时我也能够从你的角度看我自己。”

(3)NLP的现场抽离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能够提升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能力。

(4)从不同的“别人”角度看自己,也就是多维思考能力的运用。这样我们更能够宽容自己,同时会更好地宽容别人,给别人空间。因此,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好。

7. 解决困难的能力

(1)解决困难的能力,需要前面1项~6项作为基础,除了上述6点,还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

(2)自信(感性能力),分析(理性能力)。

(3)可以用以下方法训练自己,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

首先,想象一个人陷进一个困难的情景,然后,想象本人就是那个人,在那个情景里,用以下意识思维,尝试编出一个解决的行动方案:

5W1H: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事)/who(谁)/

where(哪里)/how(如何)。用5W1H来分析、过滤信息。

NLP的理解层次(6层):系统/身份/信念价值/能力/行为/环境。用理解层次分析问题,可以看清楚问题的表里与深浅的各层次。

8. 面对及处理冲突的能力

(1)正确的心理模式是这样的: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爱自我→觉察自我的界限→捍卫自我的界限→处理侵犯自我界限的挑战(冲突)。

(2)我们每个人都有捍卫自我界限的权利与责任。

(3)捍卫自我界限是爱自己的表现,同时爱自己是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因此不能以捍卫自我界限为理由,而让自己冒受伤害的危险。

(4)坚定的同时,温和、冷静地捍卫自己的界限。假如环境不容许这样做,或者其他人不愿意尊重自己的界限,你应该离开这个环境与这些人。

(5)决定加入一个环境,或者决定与某些人为伍前,必须先考虑上述因素。

9. 对失败的正确态度

(1)学会任何技术、掌握任何技巧及提升任何方面的能力,都需要一个从“无知”到“熟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步,可以用“失败”“挫折”的标签来形容,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朝着“成功”“熟悉”迈进的每一步。

(2)所有人从一次失败或者挫折走出来,都会更成长、更成熟,能够运用从中学到的东西,让自己在下一次的尝试中更成功。所以失败及挫折是让人成长、成熟、成功的经验。

(3)如果失败真的出现,我们只能接受,别无他法。而在过程中它出现的可能性会带给我们紧张、焦虑以及无力感。当我们明白上述道理,再提醒自己这份可能性是让我们尽可能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好。因为准备得越好,失败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如此,所有的失败与挫折已经变成正面的、积极的、对本人人生有帮助的东西。

(4)真正让人抗拒失败与挫折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本来就存在的对自己的否定及资格感缺失。

10. 面对分离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分离包含人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情况:

(1)人的死亡、关系的结束、现实生活上的分开,以至一个阶段的完成。

(2)任何人的人生里都必有离、合、聚、散。既然是人生里必有的情况,每个人都必须学到面对以及处理这些情况的有效方式。很多人只把焦点放在因此而引起的悲苦无奈情绪上,而忽略了这些人生本相的意义,以至完全束手无策,更会因此而伤害本人的成长、健康,甚至日后的成就。

(3)很多人会把焦点放在不愿意接受“分离”的出现上,这是错误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把焦点放在“还在一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的价值与成长。事实上不愿意“分离”是因为在一起的时间里没有拿到足够的、应该拿的东西。

(4)不管是人、事或物,在一起的时候唯一的意义就是相互帮助对方成长,当这份意义完成的时候,也就是“分离”的时候。人生里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出现,都会让自己成长,带着一份感激、感恩的心态,接受所得到的一切,同时在过程里做所有自己能做的,去帮助对方成长。如此,付出与收取有了充分的平衡,该聚的时候聚,该分的时候也就分了,这个才是正确的态度。

(5)分离产生的悲痛,表面上很多人以为是因为放不下,真正的原因是如上所述,付出与收取没有平衡,可悲痛的真正意义是要我们感恩相聚时的所得,同时更珍惜现在尚且拥有的其他关系。

11. 对金钱的正确态度

(1)有人重视金钱,结果一生做了金钱的奴隶;有人看贱金钱,结果一生为金钱所困。

(2)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里,孩子完全没有金钱收入的意识,顶多只有花费金钱的意识。在溺爱孩子的家庭里,孩子的金钱得来太容易,往往很难建立起花费金钱的正确态度。

(3)金钱是人生里面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却不能将它作为自己的主人,让自己变成它的奴隶。

(4)对金钱有充分的认识,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有效管理的能力,才能够成为它的主人。这份价值观与能力,必须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要注意培养。

(5)越需要管理得好的人与事,我们就越需要学会尊重他/它。

(6)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呢?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使用每一块钱;当年龄大一点,让孩子拥有一点自己的钱,同时学会管理自己的钱;到了少年阶段,更要教会孩子开始产生如何赚取金钱的意识与思维模式;到了青少年的阶段,更要教会孩子建立自己与金钱之间的正确的“身份定位”。

(7)成年人要明白,本人最少需要有三种钱:

第一,本人生活所需(衣食住行)的钱;

第二,储蓄增值投资的钱;

第三,游乐享受人生的钱。

这三种钱是最低限度的,到了有充分能力的时候,还需要增加第四种钱——“做有意义的事的钱”。例如,帮助别人、捐款赈灾、社会公益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