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兼谈“思维英语”的含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早在几十年以前,就有人在外语学习中提到了“外语思维”,由于英语是中国人最常学习的的外语,所以最为常见的是提倡“英语思维”。他们认为,只有培养“英语思维”,我们中国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中式英语”的英语学习状况。然而,一代人两代人过去了,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说清楚。什么是“英语思维”?怎样才算拥有“英语思维”?如何培养“英语思维”?

什么是“英语思维”?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讨论怎么教孩子学英语。朋友说,你自己这么懂,随便教教小孩,已经很好了。我说,可是我不想用传统的方式教孩子;我想让孩子具备“英语思维”,需要用英语的时候,可以脱口而出,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很流畅。朋友笑了笑,回答说,思维要是真改了,他就不是中国人了呀。

现在回想起这件小事来,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于“英语思维”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界定并不清晰。英语学习中的“英语思维”难道是指全盘接受英语母语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所谓的“英语思维”实际上是指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境直接使用英语,而不需要经过汉语的转换与翻译。从这样的定义出发,英语思维当然是有可能做到的,而且也应该提倡,因为经过翻译的英语往往既不地道也不流利。学者蒋楠在20世纪80年代时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举个例子,一个中国人遇见一个美国人,理想的状况是,中国人最先想到该场景下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问候语并脱口而出,而不是先想到“你好。吃了吗?”,然后心译为英文表达出来。这两种模式,不仅反应速度有差距,而且语言地道程度也相去甚远。

怎样才算拥有“英语思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单位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当然更宏观一些的,就是各种大小场景。如果我们要拥有“英语思维”,那么我们就必须积累大量的英语概念,与相应的情境或场景相对应,以备将来相似情境出现时迅速调用。

然而,这种英语概念在语言中大多是以词汇或句型的方式得以体现,并与特定场景紧密关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主流的英语学习,会要求背单词背句型,但却脱离了特定的情境。其后果就是,记住了很多单词和句型,却仍然不知道该在何种场景中使用,对应关系很混乱。运用时无章可循,思维混乱,索性用汉语思维硬生生套用,适合的、不适合的一股脑都搬出来,往往使我们的英语成了“四不像”的怪物。

举个例子,question和problem这两个词,翻译成汉语,都是“问题”的意思。很多人就会不分场合,胡乱选用。这也是汉语思维、汉语概念的体现。再比如,“Bob and Mark are in a meeting”,这句话很多人会理解成两个人在开会,因为“be in a meeting”在汉语中翻译成“开会”。其实,这句话完全有可能是指两个人在单独见面。虽然这两个例子都是从理解的角度来讲的,但是在表达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存在。如果这些英语概念与特定的情境与场景联系起来理解和运用,那么学习效果就会比孤立记单词好得多,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学了多年的英语,背了很多词汇,背了很多句型,抠了很多语法,但是我们仍然用汉语思维(翻译)来理解和接受它们,运用时脑子里仍然充满了汉语思维与汉语概念,表达时也往往因为翻译而失了地道与速度。

所以,拥有“英语思维”,是指能根据具体情境或场景,熟练运用积累在脑海中的地道英语表达(包括词汇和句型),反应迅速,不翻译。换句话说,“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是我们大脑中语言运用区域两套完全不同、互不干涉的系统,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需要,迅速调取适合该情境的表达。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

如果脑子中储备了大量孤立的词汇与句型,没有储备大量的场景与之对应,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按照汉语思维来进行翻译,表达的都是“中式英语”。所以,光光储备大量词汇与句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储备相应的大量场景,在场景中去理解和表达,才能融会贯通,事半功倍。否则,记再多的词汇与句型都于事无补。

有人也许会问,我们人不在国外,怎么积累场景?自然而真实的场景,也就是原语环境自然是最好的,但是不在国外,我们仍然可以积累场景。比如,大量的绘本与动画片往往充分体现了与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这些资料就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场景。场景积累到足够多时,当孩子们在现实中遇到类似场景,他们就能实现语言的迁移,活学活用;也只有大量积累原汁原味的原语场景,才能帮助孩子们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和控制。当然,这里存在一个积累量的的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行,指望一朝一夕的功夫一蹴而就显然不现实。我们的母语习得尚需要1-2年的时间呢。

为什么我们叫“思维英语”?

其实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或多或少猜到了“思维英语”的含义。所谓“思维英语”,就是通过培养“英语思维”,大量积累情境和场景,在特定场景中去灵活运用语言的教学模式。还有一点私心是,为了彰显我们独特的理念,加一个词“思维”以突出强调,以示区别。

总之,我们的理念是,按照最自然的方式,从语音与实物的对应开始,再到声音与场景的对应,再到文字与场景的对应,运用整体输入整体输出的整体教学法与母语教学法,以听和读为两大抓手来习得英语,摆脱汉语思维的控制与束缚,真正掌握地道英语。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