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过后,吃“度暑粥”,饮三伏茶,闯三关,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7月22日,是大暑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大暑过后,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大暑时节,阳气最盛,是养生的最佳时期,可以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在民间,大暑时节,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吃仙草等习俗。

大暑时节,是趁暑化湿“解冬病””的好时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

大暑阳气盛,体内阴湿亦外泄,极大利于祛除寒邪,减少秋冬易发病的发生。

大暑过后,吃“度暑粥”,饮三伏茶,闯三关,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大暑过后,吃“度暑粥”

大暑过后,天气越来越炎热,此时,可用“粥”来滋补身体。

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在大暑节气,吃“度暑粥”,可补气清暑、健脾养胃,帮助安度盛夏。

用绿豆、百合煮粥,是大暑时节不错的选择。

绿豆,清热解暑,润喉止渴。百合,清心润肺,安神去躁。

此外,用西瓜翠衣煮粥,亦可解暑除烦,避免中暑的发生。

西瓜翠衣,是削去瓜皮,余下的介于瓤与皮之间的部分,营养价值高。

大暑过后,饮三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清凉祛暑。

大暑过后,是饮伏茶的好时节,尤其是下面这几种。

1、下火茶

大暑过后,人易上火,出现口干苦、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

此时,用清热下火小植物,泡杯茶水,可帮助下火、消炎,是不错的选择。

蒲谷丁根茶,泡水代茶饮,可清热解毒,下火消炎,预防改善暑天上火。

蒲谷丁,俗称婆婆丁,在三伏天,十分常见,采挖一些,将其做成茶即可。

经常用其泡水,不仅可降肝火,改善口干口苦,咽喉肿痛,还可清胃热,改善消化不良,是三伏天下火不错的茶饮选择。

2、祛湿茶

大暑时节,解暑降温,健脾祛湿,此时,喝点草药热茶,最为合适。

红苏子叶茶,泡水代茶饮,解暑降温,发汗解表,健脾开胃,祛湿解乏。

红苏子叶,也是三伏天里,比较常见的植物,其辛温,入肺、脾经,是三伏天里,防暑降温,祛湿解乏,不错的选择。

3、疏肝茶

天气炎热,人们易动“肝火”,导致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急躁焦虑等。

此时,喝点疏肝理气的茶水,有助于改善这些不适的情况,十分有必要。

刺玫菊茶,泡水代茶饮,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改善不良情绪,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

因此,在三伏天,多用刺玫菊泡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暑过后,闯三关,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关:“暑湿热”关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阳气最盛,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此时,暑湿热最重。

一旦不注意,暑湿之气就会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损害健康。

因此,大暑过后,要注意解暑祛湿,对抗暑邪之气,以免侵入身体。

对策:

1、喝三豆汤

用绿豆、赤小豆、黑豆,一起煮汤。

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

三豆一同煮汤食用,解暑、清热、祛湿,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2、热水泡脚

坚持热水泡脚,有助于祛湿,对健康好处多。

双脚有许多穴位,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循环,帮助排出体内湿寒。

所以,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水温以38~43度为宜,水量摸过脚踝。

每次泡脚,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不要泡太长时间。

3、按揉穴位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是人体的排湿大穴。

经常按揉,可排渗脾湿,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驱除体内的脾湿。

稍微用些力点按此穴,再开始揉按,按摩5-10分钟左右。

第二关:睡眠关

大暑过后,夜间温度也较高,很多人容易失眠,影响睡眠。

中医认为,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因此,大暑时节,每天睡好觉,是健康养生的首要。

对策:

1、增加午睡

午休的时候,小睡15-20分钟的午觉,不但可补足睡眠,还有助于心脏健康。

研究表明,睡一份午觉,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还可以大大减少心脏的发病机会。

2、睡前少玩手机

很多人,睡不着觉,会选择玩手机。

然而,睡前玩手机,也容易导致失眠,影响睡眠质量。

所以,睡前不要玩手机,可以泡泡脚、揉揉腹,有助于促进睡眠。

3、做个柔软操

睡前做伸展、柔软操,放松一整天的紧张情绪 ,也能让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帮助入睡喔。

不要要注意,千万别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反而会促使脉搏跳动次数增加,让交感神经过度旺盛,就更没办法好睡了。

第三关:养阳关

大暑阳气最盛,此时,养护好阳气,十分重要。

一旦,体内阳气不足,生有阴寒性疾病,在冬季容易发病或加重。

并且,体内阳气不足,不能将阴湿祛除,若感阴寒之邪,会造成慢性疾病。

因此,大暑时节,一定要守护好身体的阳气。

对策:

1、不贪凉

炎热的天气里,一定不要贪凉。

贪凉是最损害阳气的行为,如喝冷饮,洗冷水澡等。

要谨记,夏天要适当顺应天时“热着过”,不可一味的贪凉。

2、晒太阳

适当的晒太阳,是补阳气的方法。

晒太阳,最合适的位置是督脉,督脉是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

所以,在太阳不是十分强烈的时候,晒晒后背,有助于身体养护阳气。

3、按揉神阙

神阙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经常按揉神阙,益气补阳,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

平躺,全身放松,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旋转按揉。

顺时针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时针方向,由大圈到小圈来按摩。

按摩时,以感觉到胃肠的蠕动为标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