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读《幼儿园课程》袁爱玲主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第5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模式

第2节  生成课程的特点与要义

生成:是指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使之不断发生,不断的生成变化。深层课程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具体的活动过程,要求教师对儿童在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兴趣,问题,疑惑等进行积极的回应。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概述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含义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卡洛·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一书中对生成课程的解释,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哈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的。约翰尼莫尔教授,用排除法的方式来回答什么是生成课程,首先生成课程不是罐头式的课程,罐头式的课程是由一些教学专家或者有经验的幼儿教师编写的课程方案,他们尽可能考虑足够的细节,有预先设计好的各种教学活动教室,只要打开罐头,取出其中需要的部分,按照详细的设计说明,一步一步的把课程实现出来。其次,生成课程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木乃伊式的课程是指那些曾经很有生命力,对儿童很有吸引力,但现在已经失去生命力,对幼儿没有意义的东西最后生存课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

瑞吉欧课程的理念提出:相信儿童有巨大的潜力,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趋势时,教育过程中的第一要素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过程的一个各种教育因素之间(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社会),不断相互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从儿童每天每时每刻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从而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以促进儿童发展。

(二)幼儿园生成课程的价值

1.有意义变化的,有生命力的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生命成长。

2.生成课程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适用互动和共同学习的过程。

3.生成课程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特点

1.课程目标:生成课程并不关注活动目标,而是更强调在活动中形成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活动情景和幼儿实际表现灵活的生成目标。生成课程的目标主要来源于儿童的兴趣扎根于儿童的活动,但幼儿兴趣与需要的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并非目标本身,生成课程强调的不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性的,概括性的目标。

2.课程内容:随机性和灵活性。对幼儿有意义的,价值观和目标是选择内容的标准,幼儿身边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课程的内容,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关注大自然,关注大社会。

3.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统一在活动中,不可分离的。它可能是一边活动一边设计,可能是在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4.师幼关系:在生成课程中,儿童不仅是参与课程实施过程,而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的设计,教师在生存课程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它是依据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惑,支持帮助引导他们去研究探索,和他们一起探索,是相互应答的过程。

5.课程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对象的多元化,评价者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二、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

(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我国法律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南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是指导我们生成课程的文件。

(二)幼儿的兴趣

学前幼儿容易受外界事物环境变化的影响,兴趣的直接性表面性较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分析,为幼儿继续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并给予支持和引导,将幼儿兴趣作为生成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幼儿间的矛盾和冲突

嗯,幼儿间学习游戏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就会产生幼儿之间的争执与讨论,这反映了幼儿发展水平差异和经验的缺乏。这正是教师提供和开展活动的机会。

(四)幼儿身边的人和事

生成课程更应该关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人和事和幼儿经历,并引发幼儿的关注和思考,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五)社会的热点话题

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一些重要热题不仅吸引成人的眼球,往往也会给儿童带来一丝好奇和刺激,同样也可以相应的开展活动,实现生成课程的内容和教育价值。

(六)自然现象和规律

大自然千变万化,动植物千姿百态,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教师应该抓住机会,与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孩子们会在不断探索,与同伴交流中,大家一起找资料解决问题。

(七)突发事件

教师如何把握突发事件与预定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感受儿童的感受,关注儿童的关注,从身边的事情中就能找到生活课程的来源。

三、教师在生成课程中的角色

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给孩子不同反应,有所对应。当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失误,出现是应该大胆的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当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是不要拘泥于原计划,应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经常对实际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如果发现明显的缺陷,应该及时调整。这些要求都对教师这个角色发生随时的变化,要求非常的高,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权威者评判者和控制者生产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一些特定的角色,包括惊异者,解放“思”者,生成者。总之生存课程在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儿童主体性,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幼儿园如何处理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的关系

生成课程的优点表现在:它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紧密相连,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程变得更生动,更自由,更有效,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在生成课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并做到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对教师的素质和潜能开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泰勒的原理,是一种由教育者实施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方案或计划。它的优点在于课程目标明确,教师易于把握,教育目标较容易落实,能够保证教幼儿的基本发展,尤其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

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预成课程立足于幼儿的发展上,再为幼儿搭建一个展示兴趣,需要和经验的舞台,为教师能够有效的把握幼儿的情况,为课程的生成埋下伏笔。幼儿园的课程建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往往是从预成中有生成,生成后又预成,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本章节的关键术语:一是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二是目标模式是一种以应用科学管理的原则而建立的,在课程实实践中产生广泛影响的课程范式,它是以目标为课程编制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进行课程编制的模式。三是过程模式反对用预设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开展,结果把课程编制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活动过程中课程编制模式。四是真诚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不断的将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师生互动中,通过教育者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价值判断不断的调整活动,促进幼儿更好的有效的学习课程发展的过程。

个人感悟:本章节主要综述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幼儿园课程编制的两种主要模式。斯腾格斯立足于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针对目标模式在课程编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过程模式主张把课程编制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为课程的内容本身有着固有的内在价值和优劣标准,教育应该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不必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在理论上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对立的,在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中,两者是很好,互补性的,因此课程模式应该在深入分析两种模式的优点和缺陷的基础上结合本原各种因素如教师,幼儿,园本文化等内容,在两种模式中取长补短,力争达到一种动态的契合。教育是一种过程,要求教师和幼儿一起活动时,积极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挖掘每个幼儿的潜能,形成动态的生成课程。在幼儿园生成课程中,要求教师准确的把握生成课程的特点和教师在生成课程中的角色,并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生成课程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