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河头村的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明代以前,该地已显现村落雏形。

嘉靖年间,方氏始祖章云从河南迁徙迁于此后,子孙繁衍,名声鹊起,方姓成了河头大族。

走到村口,一条两米宽的石板路直通往村中,走入村口不远,

有一口方方的池塘。

池塘的中间铺上了几块石板,这是周围居民淘米洗菜的地方。

这口池塘虽然面积不大,但池水清可见底,当地人叫养藕塘,据说原先这池塘里有荷花生长。

再往前有一右折的小弄,叫水沟弄,缘因小弄边有一条小溪。

这淙淙的溪水长年不竭,滋养着这里的每一户人家。

水沟弄并不长,但别有韵味,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式住宅,至今仍透出重重的历史回音。

在水沟弄与长街的交汇处,有一口小井,名曰方井。

该井建于明代,井深5米,口径1.1米。

河头方井、魏洪桐井和邱王沙井是慈溪三大古井.

关于这方井,还颇有一番来历。

据说在数百年前,当地的一位方姓青年娶了一位任姓姑娘。

这位姑娘出身名门,家富万贯,嫁到夫家后,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丈夫劝说道,你十里红妆,百物俱备,但喝的水总是这里的。

不料妻子不但不听劝告,第二天出了几百两银子,让人开掘了这口方井。

并说,现在连水也是自己的。

丈夫见她如此争强好斗,就暗中派人拦断水流,这才使这位口吐狂言的妻子有所收敛。

在河头村落南端有一处景色秀丽的地方,名兰屿,原称香园。

民间传

说秦始皇当年上会稽山祭大禹,登达蓬,巡至灵绪山,见该地秀色迷人,便以妃子兰屿之名命之,兰屿之称沿用至今。

走近兰屿,呈现眼前的是一幅景色秀丽的山水画面——香溪,屿桥,古道,参天古树和清式民居掩映比照,浑然一体。

香溪源出灵绪山脉,全长800余米,终年水流不断。

沿溪而上,可以看到挺拔高大的古樟树群,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另外还有400多年的银杏和其它名古木。

河头古村落的古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要数清代宅院刺史第了。

刺史第,亦称前三房,是河头村古建筑中的精华,建筑主体坐南朝北,为重檐歇山顶,,布局呈凹形,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东西建筑各八间,正间宽4.2米,深8米,次间宽4米,深8米,梢间尽间宽约3.6米,深均8米,对称。

南端建筑四间亦为重檐歇山顶,宽4米,深均6米。

北为刺史第正门。

整个建筑用材讲究,雕刻精美。

在村边的桃花岭上,还有唐代僧人手书刻于石壁上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

另外河头村还有方氏宗祠等古建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