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单: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原版为《Educated 》)

      最开始吸引我去读这本书的契机并不是腰封上的励志“奇迹”,也不是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第一名之类的宣传,当然更不是原书名《Educated》,“教育”一词确实简洁有力,但是对我不具有那么多的吸引力。我很喜欢它的中文译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个名字是取自《圣经》里面的“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的直译,乍看名字我不知道它在表达什么,但是看到的时候会很好奇作者会写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或许是一本励志成功学,诚如你看到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的人生经历,她是一个十七岁之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了一顶学历的高帽,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历史博士每一个与之关联的名词都熠熠生辉,但是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这一部分反而是作者极力轻描淡写的内容,她说这是“虚空的体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塔拉的经历过分特殊了,她出生在一个偏执的摩门教家庭中,她的父亲对政府有极为强烈的厌恶,认为交付政府即是交付恶魔,所以他们从来不去医院,从来不去学校,整个家庭在所谓的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一直都在疯狂储备物资,他们相信这样的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塔拉从小就生活在被称之为“印第安公主”的巴克峰上,待到年纪大一点,便在她父亲的废料场工作,她和哥哥姐姐的教育来自于父亲讲述的《圣经》《摩门经》教义,以及作为助产士母亲讲解的草药知识。

      其实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很容易顺从习惯,比如那个原本十分吸引我的母亲,起先也是生活在人群中,棱角分明的人,是充满个体力量的人,但她最后却怯懦且顽固。当哥哥泰勒“成为了第一个穿越这场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之后,韦斯特弗的家庭分工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生活中不断穿插着严峻的事故,包括车祸,从高处跌落摔破脑袋,严重烧伤等等,而父亲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让塔拉对真理的理解产生了动摇,她开始渴望了解更多关于真理的真相。她想要上学,想去了解这座山之外的世界,于是在阻碍中塔拉开始准备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不算顺利地进入了杨百翰大学之后,她发现进入大学只拥有进入的证明,但自己是匮乏在大学学习所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的知识储备的,听起来是很荒谬,在塔拉原本的知识经验里,欧洲是一个国家,大屠杀是五六个人的死亡,历史是片面的构成。

      塔拉的父亲并不支持女儿上大学,因此塔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完成学业,为了不回到废料场,塔拉不得不获得几乎完美的GPA,拿到奖学金。在这期间,她大量地阅读政治、哲学、历史,在求学期间,塔拉是巴克峰的背叛者,同时也是新世界的异类,很多事情开始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事件本身有更多的讲述层面,她开始意识到话语权这件事情,慢慢地对自己记忆的不确定开始让她更相信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是的,“书并非儿戏,我也并不软弱”,是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或许是在感受和忍受痛苦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塔拉内心的强大超乎了常人,她的天赋加上努力让她获得了去剑桥大学交流的机会,那是与巴克峰隔着一个大洋的彼岸。在新的环境里她是另一个版本的卖花女,她的论文被斯坦伯格教授称之为“三十年读过的最好的论文之一”,塔拉最后决定留在剑桥攻读硕士。不过这与她原本的期望不一样,她开始从探究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认识你自己”果然是不断重复的命题和过程),她试图重塑自己,在自己身上践行两种自由的概念,消极自由——不受外部限制或阻碍的自由,积极自由,一种摆脱内部约束,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统治。在这一过程中,塔拉尝试去纠正过去生活里的错误,比如兰迪·弗弗一家的惨案,比如父亲的偏执,比如哥哥肖恩的暴力行为,不过这一切都失败了,因为她再也不是那个在这个家庭中生活16年被塑造的那个人了,她无法唤醒那个偏执的自己,她只能借口逃离。在更多人眼里看到的教育,是塔拉不断取得的学术上的成就,但作者自己在这本书中其实花了更多的笔墨去描述17岁那年开始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剥离,这一点比博士更为重要。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塔拉与巴克峰渐行渐远的距离,更准确来说,是与她原生家庭越来越远的过程,但这一定不是全然的主动或者被动,我试图去弄明白每一个节点,但就如同塔拉妈妈一开始对塔拉说的那样“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虽然妈妈最后也成了这场大火的维护者),但从始至终如同书名一样,“educated”是被动,也是完成时。读至此,其实我们对中文译名也有了更好的认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离开禁锢的原址,是抵达新的信仰,塔拉生活的这一段经历让我想起来汉语中一个很具有鼓舞性的词:涅槃。

      书籍出版之后,塔拉·韦斯特弗在《福布斯杂志》的访谈中有一段话十分具有力量,是她对教育的阐释,我把它作为结尾: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