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经》第十章祛除杂念,宁静致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释/轩辕梦缘

  老子的道德经中,处处体现着无为的思想,无为而治又无所不为,追求在精神思想上接近道的真谛,用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世,到齐家治国,从言行到养性。修心修身,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从老子的思想中可以了解到,老子所观的世界,每一个现象都是道的缩影,万事万物皆不离其中。

  道德经第十章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精神和本身融合在一起,能不分离吗?聚集精气到致柔温顺的境界,能达到婴儿般本初的状态吗?祛除杂念观察本身本心的真谛,能没有瑕疵吗?治国爱民能做到遵行自然无为而治吗?思想和外界的变换相接触,就能宁静吗?通晓四达,能没有智慧吗?众生自然繁衍,自然而然的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的主宰却不约束管制他们,这就是最深奥的大道了啊。

  这一章中,老子先是在前半句中说了修身的做法,抱元守一修身,锻养心性至柔,像婴儿一般纯净,学习用无为的心态检察本心,又讲到治国爱民等方面。后面半句都是反问句,其实这问句所表达的就是老子的肯定,对修身养性鉴学齐家治国等做法方法的肯定。

  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心身相同,意行相随是很难的,但是身体与精神要保持尽可能的和谐同步,摒除杂念,心境淡定,不妄想,不贪嗔,尽可能的追求如水般状态,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会误入歧途,修身养性,身心合一,才能够持之以恒的做事。时刻的警醒自己,观察自己的本心,才能矫正偏离的思想。

  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强大了自己的心性,不为外来不正确的思想感染自身,不忘初心。要想做到这样,那就要像婴儿一般,没有杂念。只有婴儿,本性明镜没有瑕疵,没有烦恼,顺应自然本身的规律,这种状态才能够参悟最深奥的道之真谛。浅显一点就是,这样坚定不移的心态信念,才能够做人做事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那为什么要修心,修身呢?修心,修身又有什么用呢?

  比如身体是一个物体,那么用什么控制呢?用心控制对吧?!用精神去控制对吧?!思想和精神集中,强大。不为外物所动所扰。才能更好的操控身体。如果心性涣散,精神不集中,思想不够坚定,那么做人是混乱的,做事都是不长久的。

  心性混乱,思想涣散,心境沾染了污秽,那烦恼就会源源不断,心所想事不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回归本源的心态,抱元守一,意志坚定一言一行都全心全意,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呢?

  静以修心,心正则身如影,随心而行。

  诸君共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