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儒、法两家主张有何区别?

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儒、法两家主张有何区别?其主张基于什么认识?战国时期为什么各国没有采用儒家思想,而纷纷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并获得成功?

第1个回答  2009-01-21
两家思想迥然不同。但是儒家和法家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儒家倡导“仁政”,“以德服人”而法家倡导“以法治国”制定残酷的法律来约束统治人民。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和”的思想是不会受到各国重视的!因为它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
第2个回答  2009-01-21
1.
儒家要求“立善起伪”,用道德来约束民众的思想和行为。

法家则是要求“以法治国”,要求建立详细的法条,约束人民。

2.
用法不用儒是由当时纷乱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儒家的要求是软性的要求,他的实现全靠民众自觉,而在当时的战乱环境下,儒家的主张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而法家则是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力,强制民众符合法条的规定。这适应了当时的环境。
第3个回答  2009-01-21
在统治方法上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反对“礼制”,主张“以法为本”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孟子思想基于他的民本思想,即“民贵君轻”思想,多少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韩非子思想基于“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法不阿贵”,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统治方法。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
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建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大国长期争霸,实力与强有力的政权决定国家的存亡。孟子的主张虽然有利于统治,但难以解决社会变革、国家统一的问题。而法家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所以都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富国强兵。
第4个回答  2009-01-21
儒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法家: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运转,依靠的是两项权利原则:礼和刑。“礼”针对贵族,“刑”针对普通百姓。在西周奴隶制社会礼里,各种社会关系主要依靠个人接触和个人关系来维持。天子、诸侯都生活在社会金字塔的顶尖,与普通百姓没有直接关系,而与百姓打交道的人,则是一些下级诸侯和小贵族。诸侯国之间的交往称为“礼”,而贵族依靠“刑”迫使庶民服从。到了东周时期,社会各阶层原有的僵硬界限逐渐被打破,大国之间侵略,兼并;这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中可以得到印证。各国领导人都想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中保存自己的国家,强大国家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强化国家的统治,就需要中央集权。面对这样的形势,儒家、道家、墨家等各派都力图解决君王的各种问题,可是都过于理想化,不切合实际。各国君王爱听的不是怎样谋求民众的安居乐业,而是如何解决当前的严峻的国际形势。就这样,一班“方术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有一些人为他们鼓吹的统治方略提供理论依据,这就构成了法家的思想主张。有一种对法家的误解,认为他们主张法学,其实,法家主张组织领导极权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回答